山東萊蕪萊城區楊莊鎮李家堂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9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楊莊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李家堂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李家堂村位于萊城西21公里,鎮政府西南l公里,辛泰鐵路以北,地處平原。東與鎮武廟相鄰,北為劉家店村,西為鞏家莊,南與藺王村的王家莊接壤。耕地498畝,90戶,383人。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志》記載:“涌泉鄉•李家堂”。據李氏墓碑記載,明末李姓由張家泉遷此建村,曾名李家泉。后村中建一觀音堂,改稱李家堂。村中有灣,稱李家灣。
據有關資料記載:1938年至1948年屬第九區;解放后屬第十五區;1954年屬張鞏鄉;1958年屬楊莊人民公社,之后隸屬關系未變。
村中有李、陳、崔三姓。姓氏中李氏占95%以上。村民不分姓氏、窮富、多寡,友善和睦相處,民風純樸,勤勞智慧,英勇無畏。
李家堂村民勤勞智慧,匠藝獨具,泥木匠遠近聞名,點心鋪四處飄香。
李家堂村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組成的擔架隊,積極支前。父母送兒子、妻子送丈夫積極參戰的動人事跡層出不窮。亓鋒14歲參軍,參加過多次戰役,由于在每次戰役中英勇殺敵,不怕犧牲,勇往直前,被提升為班長、排長、營長等職。李庚寅,1946年參軍,當時才結婚10多天,為了保家衛國,依然離別妻子上了前線,上海解放后轉業回家。
1971年李家堂村響應毛主席“農業學大寨”的偉大號召,將長埠嶺改造成平整的梯田,有雪野灌渠之水,使荒嶺薄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穩產田。如今大部分村民在長埠嶺上也種上了大蒜和姜,有兩戶村民自籌資金在長埠嶺上打了井,使種植的農作物得到了更好的澆灌。村里還進行了植樹造林,綠樹成蔭。
李家堂村歷來重視文化教育。民國時,李家堂村設有私塾一處,教書先生是鄰莊的王寶圣。1962年李家堂村在村中建小學一處,1976年在村西重建小學一處,幼兒園一處,村中適齡兒童從小就能在良好環境中接受教育。該村有5名高中畢業生考入大專以上院校。
李家堂村民自明末遷此定居數百年,為該村的興旺發達和國家的民族解放、建設事業奮斗不息,創造了輝煌的業績。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