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楊莊鎮西宅科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9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楊莊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西宅科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西宅科村位于萊城西20公里,距楊莊鎮駐地2公里,棗(園)徐(州)路東側,贏汶河以南,地處平原。耕地1973畝,445戶,1630人,盛產大馬。
據村中廟碑記載,明朝洪武年間宅姓由-縣西宅科遷此建村,后人不忘故里,仍沿用原村名。全村共有十姓,以張、陳、徐、劉四姓居多。其中,張姓占80%。以上,且遷居本村較早。據《張氏族譜》記載,張姓始祖太一自明朝永樂年間從冀州棗強攜兄弟遷至萊蕪,張太一后來定居西宅科。
清康熙《萊蕪縣志》記載:“張里保•西宅科”。清咸豐年間,萊蕪縣劃保,本村屬張里保;此后隨鄉區行政區劃變革,西宅科均屬張里轄區。
解放后到1952年,農民生產形式是單干,1953年村里自愿成立了農民互助組,1954年村里又成立了利民社、東升社和居民社三個初級社,分別由陳兆海、張金慶、徐傳杰任社長;1957年全村成立居民社——高級社。1958年楊莊區劃為人民公社后,改稱西宅科大隊,屬楊莊公社;自1984年隨著楊莊人民公社改鎮,隸屬楊莊鎮至今。
抗日戰爭時期,在西宅科村有一漢0組織——“二大隊”隊部,建有二層樓,圍墻幾百米,占地十幾畝。二大隊在附近為非作歹,禍害百姓。八路軍曾先后攻打幾次。1944年6月28日夜,八路軍幾百人偷偷來到樓下,埋下0把炮樓炸掉,活捉了該隊隊長——劉恒久。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西宅科村涌現出了張景泉、張燦喜、張尚垣等投身革命的知名人物。
解放前,西宅科村有私塾一處。1950年在關帝廟處蓋起了初級小學。1962年實行“全日制”和“半工半讀制”。1968年,辦起了初中班,1969年投資在村南新蓋學校一座。1985年村委響應校改號召,把學校進行了改造,辦學條件更上一層樓,教學質量也日益提高。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村0有大中生畢業生60余人,其中研究生3人,本科生20人。
隨著黨的富民政策的貫徹落實,西宅科村又涌現出了一批能人。如:土專家張文泉,支部書記張文元。要想富,先修路。西宅科村投資20萬元修建了水泥中心街。雙龍路貫穿西宅科的東西,0九公路貫穿南北。隨著經濟的發展,0九路旁的商品樓已有十幾座,甚是壯觀。雙龍路北的平房早已修完,如今南邊的十幾戶漂亮、美觀的沿街二層樓已完工使用。
利用交通的便利條件和當地的資源,西宅科村建了一個魯中腌漬市場,使西宅科村成了一個新興的集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工業園。
古老的西宅科有悠久的歷史,煥發著青春的西宅科更是昂首闊步,走向更美的明天。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