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楊莊鎮譚家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9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楊莊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譚家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譚家莊村地處萊城西21公里處、鎮政府駐地西1公里處。O九公路西側,南臨辛泰路,東與楊莊村相連,西與劉家店村相連,南鄰鎮武廟村,北接高家店村,交通十分便利。310戶,人口1076人。
據村碑記載:明朝末年譚姓由浙江省臨安縣遷此建村,為勿忘故里,曾名臨安寨,后改稱譚家莊。
至今,譚家莊村北尚有“北寨”之名。據村中老人們講,那里原是譚家莊村的舊址,從現在村民在蓋房、打井時挖出的瓦罐盆碗來看,確如上述所說。
譚家莊村姓氏有五,今日譚姓已失傳,村民的口頭禪曰:“三張兩李一暴家,帶著徐家和趙家。”村中原來還有陳姓一家,現已遷出。
清康熙《萊蕪縣志》記載:“張里保•譚家莊”。
譚家莊村在20世紀50年代農業合作化時期隸屬楊莊鄉;1957年1月至1958年10月與楊家莊合為一個高級社;1958年10月歸楊莊人民公社管轄;1987年更名為譚家莊村,現屬楊莊鎮。
在戰爭年代,譚家莊人捐款捐物,踴躍支前,送子參軍,為人民戰爭的最后勝利盡了最大的努力。涌現出了張寶芹、張維厚兩位烈士,他們的事跡廣為流傳,他們的英名將永載史冊。
由于過去人們的生活并不富裕,辛勤的譚家莊人也靠編席為生。編席這一行當老少都能用得上,小孩有小孩的活——去秸葉;大人有大人的活——劈秸稈、壓篾子、剮篾子。寒冷的冬季,人們已挖好地窖,外面是數九寒天,地窖里卻是暖意融融。人們就在地窖里點著油燈干活。村里人一年四季都不閑著。
譚家莊較出名的手工業要數錫雕,據村里的張老人講,五、六十年前,正是譚家莊人從事這一行業的鼎盛時期,“錫壺挑子”有50多副。東到諸城、膠南縣,西到高唐縣、臨清縣,北到濰坊,南到河南一帶。他們肩挑著五六十斤重的挑子,翻山越嶺,長年漂泊在外,為的是一家人過上溫飽的日子。
譚家莊人過去的日子是苦的,如今的譚家莊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已將昔日的“大馬之鄉”轉變成大蒜生姜之鄉。譚家莊已步入小康,未來將更加輝煌。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全國與譚家莊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