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楊莊鎮尹家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9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楊莊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尹家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尹家莊村位于萊城西24公里、鎮政府駐地西南3公里處。南面、西面與泰安范鎮接壤,北面、東面與本鎮營房、馬村相鄰。村南不足百米是辛泰鐵路范鎮站。村中有瀝青馬路與公路相連,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耕地1852畝,465戶,1625口人。
據《尹氏譜》記載:明洪武年,尹姓由-遷入此處定居,以姓名村為尹家莊。因村南白衣廟前,古樹參天,廟臺高筑,商販多在此設點布攤,甚是繁華;又廟前是明清期間泰安至博山的交通要道,過往客商多在此歇息,因此,過往行人多稱此村為尹家廟。
清康熙《萊蕪縣志》記載:“水南保•尹家莊”。1938年屬水北區;1940年屬楊莊區;1958年屬楊莊人民公社;后楊莊公社改辦事處、鎮,隸屬關系未變。
村內有石橋3座。據傳徂徠山起義將領洪濤曾帶領軍隊路經此村,并在村西石橋南端歇息,向村民宣傳革命道理。
解放前,尹家莊一直是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村,全村除幾戶較為富裕外,其余全靠外出打工、要飯、做小買賣為生。除三處廟宇是磚石結構的瓦房外,村民無一間純瓦房。由于長期處于貧困狀態,村民恨透了罪惡的舊勢力,-斗爭時有發生。民國二十三年春發生的痛打鹽巡事件就是一例。事后不久,就有0人來村活動,發動群眾積極投身革命。1946年冬劉志文是村里第一個自愿報名參軍的青年。村里人讓他披紅掛花和父親分坐兩乘大轎,沿街夸耀,以示當兵光榮。這件事震動了周圍四鄉,對動員群眾參軍起了極大的作用。在歷次革命戰爭中,村里有幾十名青年投身革命隊伍,有5名優秀青年獻出生命。同時,還有上百名村民參加了支前隊伍,受到了上級的表揚。老縣長亓聘儒就親筆為幾家烈軍屬題寫了“建國英豪”、“革命英雄”、“一門雙杰”、“心雄萬夫”等光榮匾。原新泰-長郝照法、上海郵電保衛處處長郝志勝、萊蕪縣交通局副局長郝燦新均系該村早期革命軍人。
解放后,該村最先成立了互助組,后由郝燦春等人成立了初級社、高級社,后到人民公社。人民生活水平年年提高。
改革開放后,村兩委緊緊抓住本村的有利條件積極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實行科學種田,大刀闊斧地向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1996年投資23萬元修建了柏油路,架起了大橋。村里建立起十幾人的農產品促銷隊伍,每年僅生姜、蒜黃、大蒜就購銷五六千噸,為村民找到了搖錢樹。
尹家莊過去雖然很窮,但村民很重視教育。早在民國時期就在村南設小學一處,揭開了本村教育的第一頁。到1960年增設完小一處。20世紀70年代設聯中一處,直到1996年合班并校才遷入營房。由于干部群眾非常重視教育,因此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已有100多人升入大中專院校,有的已成了副團級干部、正局級干部。
尹家莊雖然村子不大,但科技人才、能工巧匠甚多。自學成才的老中醫田振培、幫助阿爾巴尼亞設計水電站的長江科學院高級工程師田野都是該村人。再如郝家的裱糊酒簍、楊門的錫制品都比較有名。特別是楊門的錫制“香案蠟臺”更是出手不凡,獨具匠心。
時代在發展,人民在前進,在這片沃土上,尹家莊人將寫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全國與尹家莊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