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高莊街道北十里河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0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高莊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北十里河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北十里河村位于萊城東南6公里處。新甫河東岸,東臨溝里水庫,南與南十里河相接,西面是山,北和安仙村相望。
明初,北十里河隸屬東鄉故事保,至清代未變。清康熙《萊蕪縣志》記載:“故事保•北石漏河”;民國初年,取消鄉保建制,北十里河屬新甫縣汶南區管轄;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建制,全縣劃為13個區,北十里河屬汶南區;1955年10月取消數字稱呼,北十里河仍屬汶南區;1958年10月屬南冶人民公社;1959年2月,屬高莊人民公社;1960年4月,撤銷高莊人民公社劃歸顏莊人民公社;1964年5月,北十里河又回到高莊人民公社;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和管理區,改為高莊辦事處,由譚家樓鄉管轄;1985年撤處并鄉,高莊和南冶各自為鎮,北十里河劃歸南冶鎮;2001年12月,撤銷南冶鎮和高莊鎮,成立高莊街道辦事處仍轄。
建國前,北十里河與南十里河、小洼子同屬一個大隊。在解放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老百姓白天種地,晚上在油燈下給部隊做衣做飯,青年人上前線,先后有4人捐軀。1974年,解放軍某部駐扎北十里河,村民自愿讓出自己的房屋供給部隊使用。
北十里河自古很貧窮,解放前有三多:石頭多、茅草多、光棍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了自己自的土地,主要種小麥、玉米、地瓜。近幾年來也種棉花和花生。在搞好農業生產的同時,從事個體私營經濟,全村現有拖拉機、汽車等運輸車輛近50部。大多數家庭有彩電,電話達80多部,人民生活幸福。
北十里河村在1999年吃上了自來水。那年春天,萊蕪市政協包村組到北十里河駐村。在組長吳玉祥的帶領和指導下,制定了治水、埋設管道的總方案,全村13名黨員和村民主動上陣。吳玉祥不顧身體有病,親臨現場,和老百姓并肩作戰。經過65天奮戰,中秋節這天家家戶戶吃上自來水。全村百姓湊錢給工作組贈一塊匾,上寫“翻身多虧0,吃水不忘工作組。”1999年在原南冶鎮的幫助下,全村勞力自己動手硬化了村內主要的大街近500米,地處丘陵的村莊道路平整起來。
北十里河和南十里河村、小洼村共用一處小學。自從恢復了高考制度以后,考上了30多名大中學專生。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