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qū)高莊街道張家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0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qū)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qū):高莊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張家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qū)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qū)的人口數量、區(qū)域面積、郵編區(qū)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qū)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lián)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qū)信息。
張家莊村位于萊城以南13公里,蓮花山北麓,地處山區(qū)。北鄰南響水灣村,南靠蓮花山,東靠高家?guī)X村。耕地375畝,226戶,718口人。
據《劉氏譜》記載,清康熙年間劉姓由鄭王莊遷此建村。相傳清初名士張四教在村南建一涼亭,曾名張家莊。因重名,1982年經縣人民政府批準,更名蓮花峪,與小北坡,西坡場為一行政村。后因古名難改,村民仍習慣叫張家莊村。
清康熙《萊蕪縣志》記載:“故事保•張家莊”。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張家莊村民團結互助共奔社會主義康莊大道。1953年由互助組改為老君初級社,孫廷云為社長。1957年由初級社轉為高級社。1958年至1964年成立人民公社,歸屬顏莊人民公社;1964年至1983年屬高莊人民公社;1983年至1985年人民公社改為高莊辦事處;1985年至2000年屬南冶鎮(zhèn);2001年撤銷南冶鎮(zhèn)并入高莊街道辦事處。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張家莊村屬于革命老區(qū)。1939年,日寇侵占村莊,在鄰莊高家?guī)X村北山上安據點建炮樓。1946年至1947年,兩次將該村房屋燒光,實行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張家莊村為保家護院,奮起-,英勇抗敵,給了日寇以沉重的打擊。后來,為了黨的工作,為了徹底打垮日寇,建立武裝,亓聘如、董維、亓經美都在這里秘密工作,為黨做出了輝煌業(yè)跡。
張家莊村自古至今重視教育,舍得為教育投資。劉高軍是20世紀60年代的大學生,也是村中最早的大學生之一。自1977年恢復高考后,大中專畢業(yè)生25人。1958開始村里就自辦小學,首任教師劉現美、劉高德進行復式教學。1994年合并于響水灣聯(lián)小至今。
現在的張家莊村正在積極進行產業(yè)調整,開發(fā)旅游業(yè)。蓮花山旅游已初具規(guī)模,張家莊村的明天更美好。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全國與張家莊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qū)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qū)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qū)的省份、城市、鄉(xiāng)鎮(zhèn)、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lián)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