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高莊街道西溝里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0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高莊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西溝里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西溝里村地處丘陵,位于萊城南5公里,高莊街道辦事處駐地東南3公里處。205國道及韓萊公路從村北而過。西臨蓮花河,與安仙村隔河相望,東與東溝里相接,村南靠溝里水庫和桃花嶺。現有居住人口860人,土地200余畝。
西溝里村明朝中葉王姓遷此建村。后由于世事變化,王姓人他遷。清初李姓遷于此。因在東溝里以西,故名西溝里。今村中有李、張鞏、邵、谷、劉等姓,李姓居多。
清康熙《萊蕪縣志》記載:“故事保•西溝里”。民國初年,西溝里屬城區管轄;1941年萊蕪劃為三縣,西溝里屬新甫縣汶南區;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建制,全縣劃為13個區,西溝里村屬汶南區;1951年后仍為汶南區;1957年10月屬南冶人民公社,西溝里與東溝里、田鋪三村聯合組成一個高級社,后為前進大隊;1959年2月南冶人民公社撤銷,隸屬高莊人民公社:1960年4月撤銷高莊人民公社劃歸顏莊人民公社;1964年5月西溝又回歸高莊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和管理區,改為高莊辦事處南冶鄉(小鄉)管轄;1985年10月撤處并鄉設鎮,屬南冶鎮;2001年10月撤銷南冶鎮,成立高莊街道辦事處,西溝村隸屬高街道辦事處管轄。
西溝村歷史悠久,村民世代在這塊沃土上開拓耕作、繁衍生息、和睦相處。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西溝里村有很多人從事革命,創造了輝煌的業績。李守宣1939年入黨,在村中積極開展工作,從事革命宣傳活動,積極宣傳“熱血男兒要保家衛國,抗日救亡,不做-奴”的道理,組織村里的有志青年積極參加抗日隊伍。解放戰爭時期,在村長鞏殿臣、李復貴的帶領下,村民斗地主,分田地,堅壁清野,異常活躍。“大動參”時,村中先后有20余人奔赴戰場,5人為革命捐軀。許多棟梁之才為了追求真理,義無反顧下江南奔邊疆,南征北戰,作出了較大的貢獻。解放后參加革命的同志大都成為職位較高的領導干部。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西溝里村村民團結互助共奔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1953年入初級社,李福貴為社長。村民以土地入股,統一經營,使地盡其力,人盡其能。西溝里人以高漲飽滿的社會主義熱情,投入到生產發展之中。
西溝里人勤儉持家,艱苦創業,安守本分,勤于耕作。_西溝村交通便利,韓萊路、205國道從村北通過,給發展經濟創造了條件。西溝里人頭腦靈活、科技意識強、觀念新、基礎好。改革開放以后,由于水庫占地,所剩耕地人均極少。村兩委鼓勵村民干個體、謀出路。在村兩委的鼓勵、支持下,全村個體經濟異常活躍。現在從事運輸、養殖業的占全村勞動的30%。其中養殖業以李念申規模最大,年出籠肉雞l萬只,鮮蛋3000斤;運輸業李梅憲、鞏現偉、李振生等,現在經營客運,一輛中巴跑萊鋼線;運輸大戶李振東,經營3輛拖掛。此外從事服務業的占全村勞動力的40 010,尤其李家羊湯已小有名氣,現又在南冶煤礦北門又開一分店,生意紅火。還有石材加工等亦不下百人。在鼓勵支持個體經濟發展的同時,村里集體經濟不斷壯大。1985年經村兩委研究決定,利用本地資源優勢,申請建起了西溝村煤礦和粘土礦,吸收了村剩余勞動力。全村人人有活干,人人能掙錢,率先步入小康生活。
西溝里人一貫重視文化教育,崇尚禮儀道德,以文育人。1966年,為建成一處完全小學村民不惜拆了自家豬圈和墳石。1996年,西溝小學并人辦事處中心小學。村里每年仍拿出2萬余元,用于學校辦公經費。截至目前共投入十幾萬元用于教育事業。
尊師重教的風尚,促進了村民的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李復華1963年考入曲阜師范學院,是村中第一個大學生。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2002年,村里共有40余名大專以上畢業生。李景泰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個大學學生,1978年考入泰安教育學院,現為泰安出版局負責人;李梅瑩現為萊蕪書畫院副院長,是萊蕪乃至山東省享有盛名的畫家,是全國書畫會員;李梅月是泰安礦業學院副教授。
西溝里村開展法德結合、文明理家,全村尊老敬老蔚然成風,尊老愛幼這淳樸的民風讓西溝里村年年受到上級表彰。村民在滿足了物質生活的同時,對精神生活亦有新的需求。村中有一株十幾米高,樹身周長5米,樹齡在300年以上的古槐,今年村民自覺捐資建起了花壇,緊豎起柵欄,像保護文物一樣把它保護了起來,讓村民在感受生活幸福的同時,也從中體會著世事的變遷。
現在,西溝里村人在素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村兩委帶領下,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齊抓,逐步躍人強村行列。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