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高莊街道下亓家峪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0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高莊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下亓家峪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下亓家峪村距高莊街道辦事處駐地8公里,蓮花山北麓。南為上亓家峪村,東為后王家峪村,北為徐家峪村,西為趙家峪村。本村現有81戶,213口人,耕地面積247畝。
據《萊蕪市志》記載:明朝中葉,由亓姓建村。因址在山峪中,冠以姓氏,曾名亓家峪,因重名,改稱下亓家峪。最初是亓姓,后亓姓漸無。現村中有李、劉、藺、高4姓,以劉姓居多。多少年來,村民不分宗族、貧富、多寡,世代和睦,耕讀傳世,民風淳樸,勤勞勇敢。
1941年,萊蕪劃為三縣,下亓家峪村屬新甫縣汶南區;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建制,劃為13個區.下亓家峪屬汶南區;1951年3月,屬汶南六區;1960年4月,下亓家峪村被劃歸為牛泉人民公社;1985年10月,高莊改為鎮,下亓家峪劃為高莊鎮;2001年10月撤銷南冶鎮,與高莊合并,成立高莊街道辦事處,下亓家峪村屬高莊街道辦事處管轄。
1921年,下亓家峪村為打擊土匪,防匪,保家護民,在村西的山頂上修建了防御山寨,村人稱“圍子里”。城墻圍山頂而建,南北長約800米,東西長約600米,為長方形建筑。墻體高約5米,寬1.5米,墻體全部用石頭砌成,圍墻有南、北、東三個大門,每道門的上端都建有炮樓子,供村民們避難居住。現舊貌仍存。
下亓家峪村村民在解放戰爭中積極支援前線,投身于戰爭之中,為全國的解放貢獻力量。劉來先就是一位杰出代表。他生前是華野3縱8師某團團長,帶領部隊英勇殺敵,不幸壯烈犧牲。-先、劉順先、劉文先積極投身到抗美援朝的最前線,-先在戰斗中壯烈犧牲。劉振清、李子貴參加了萊蕪戰役,劉振清在戰斗中壯烈犧牲,李子貴身負重傷,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
1969年“文革”期間,該村建立了一支業余宣傳隊,演出《智取威虎山》、《紅燈記》等京劇樣板戲,在周圍村莊名聲大震,豐富了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
下亓家峪村自古以來注重教育,清光緒年間該村的藺廷德、劉月增兩位教書先生自辦學堂,收集各村學生,培養了大批人才,成為當時教育界的名人。解放后,該村特別注重教育,為培養子孫后代,舍得投資。于1972年在村南拆除了古廟,自建了學校1處,滿足了本村孩子上學的要求。在1983年學校合并到井峪聯小。下亓家峪村是一個有先進文化的村莊,現已有9位本科大學生,一位研究生,都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
下亓家峪村第一任書記高開仁多年來帶領村民大搞山區農業。在山上栽花椒樹2萬株,栽山楂樹5千株,帶領群眾走上了富裕之路。在1956年被授予山東省農業勞動模范的光榮稱號。
下亓家峪村特殊文化的積淀,使之成為名人輩出之地。解放后,劉振堂曾任山東省郵電局局長,他的長子劉建忠曾任山東省勞動局局長。藺興民任泰安市泰山區副區長。
該村還先后辦起了石料廠,廢品塑料加工廠,成立了建筑隊,工副業生產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農民收入大增。近幾年該村的住宅煥然一新,家家安上電話,成為電話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如今的下亓家峪村在高莊的南部山區如同一顆明珠,光彩奪目。
相信下亓家峪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