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高莊街道石廟子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003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高莊街道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石廟子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石廟子村位于萊城東南14公里,街道辦事處東南15公里處,蓮花山南麓,蓮花河上游。東鄰孫家莊村,西鄰蓮花峪、西坡場,南依蓮花山,北接尚家莊。地處山區,耕地900畝,240戶人家,730口人。
據有關資料記載,清初至清末,耿、劉、謝姓先后遷此建村,因村旁有用石板砌成的土地廟,故名。后各自根據其方位,冠以“中”、“東”、“北”、“西”以示區別。
《續修萊蕪縣志》載:”岔河鄉•三石廟。”清末民初屬萊蕪縣岔河鄉;1941年,萊蕪劃為三縣時,屬新甫縣汶南區;1945年,恢復萊蕪縣建制,全縣劃十三區,隸屬汶南區;1958年10月屬于南冶人民公社;1959年2月公社并入高莊;1960年4月又劃歸顏莊人民公社;1964年5月,又將顏莊人民公社的南冶片劃歸高莊;1984年4月,改為高莊辦事處屬譚家樓鄉;1985年10月高莊、南冶各自為鎮,石廟子村又隸屬南冶鎮;2001年10月撤鎮,成立高莊街道辦事處。石廟子村隸屬高莊街道辦事處。
石廟子村地質系以沙土石為主地質。地處純山區,南陡北緩,西南及南方崇山峻嶺,中部地勢平坦。村前和自然村間有河流通過,村舍依河傍岸分布。站在山上望石廟子村,恰似一個不太規則的面盆之狀,素有山鄉“盆地”之稱。
石廟子村植被較完整,山上樹木森森,山下綠草如茵。適宜種植地瓜和花生的白黃、褐色的沙質土分布在周圍山腳下,總面積可達4000余畝。植被大多為自然植被,人工植被較少,主要分布在溝渠河床。山上以松、槐、柳樹為主,山腳下以果園、楊、槐、榆等樹種為多,耕地以種植小麥、玉米、地瓜、花生等農作物為主。
石廟子村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荒山面積達6000余畝。I958年蓮花山曾發動萬人大軍封山造林,原來水土流失嚴重的蓮花山變得郁郁蔥蔥,草深林密。20世紀末,蓮花山幾經火劫,失去了往日的蔥茂,有近萬畝林地有待開發。
蓮花山生物資源也極為豐富。除人工養殖的動物和人工栽植的植物外,野生的有兔、黃鼬、狐貍、獾、刺猥等。鳥類有多種。兩棲類動物有青蛙、鱉、蛇、壁虎等。魚類有草魚、鯉魚、鯽魚、白條、花叉等。藥用植物有紫草、何首烏、柴胡、桔梗、黃芩、元胡、徐長青、丹參等等。說不上名堂來的藥材不計其數。
20世紀80年代以來,農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過去的草房變成了嶄新的瓦房。舊村格局得以改造。拆除舊房拓寬了街道,使村內交通有了巨大變化。過河橋過溝橋,生產路、行人路、機動車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交通便利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石廟村人雖身處山區,科技意識強,頭腦靈活,觀念新,過去干手工業的不少,現在有從事養殖業的,有從事收購,建筑,修理、面食加工的。這些工副業項目,自改革開放以來才得以迅猛發展。
目前,石廟子村搞規模養殖的有10多戶,特種養殖的1戶。任緒昌1995年投資30多萬元,建起了大型養殖場,現養梅花鹿100余只,野豬50多頭。并配套建了特色飯莊,年純收入可達幾十萬元。
另一養殖大戶是劉高順。劉高順今年35歲,為闖一條致富路他養過羊、養過牛、養過豬,但都掙少賠多。到1997年,他蓋了一個大棚,開始養肉食雞。1999年他養了兩千只雞,一年掙了近萬元。他考慮到自產自銷擔風險。2000年,他通過多種途徑與泰安泰偉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養雞合同。公司指導他上規模,擴建3個大棚,一次可養一萬只雞,一年可養5茬,純利可達7萬元。現在他已帶動了石廟子村及鄰村十幾戶農民養雞。從飼養到防疫各個環節都由劉高順親自指導和管理。劉高順計劃今年帶起10萬只雞的養殖規模來,用三五年時間,讓養雞戶都富起來。
隨著經濟的發展,石廟子村新建了校舍,建起了醫務室和托兒所,并鋪設了地下管道,家家吃上了不用花錢的自來水,結束了挑水吃的歷史。
山青水秀,空氣新鮮,生活在這里而可延年益壽。2001年去世的呂濟花老人壽高105歲。
石廟子村有著美麗的傳說,相信石廟子村的各項事業今后會有長足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石廟子村將成為蓮花山下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