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大王莊鎮華山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7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大王莊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華山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華山村隸屬萊城區大王莊鎮,位于萊城西北35公里,鎮政府6.45公里處。該村北鄰房干,南接造甲峪,東與爐廠隔嶺相望,西與王石門相連,全村109口人,耕地129畝。
據史志記載:馬姓于清朝中期從今羊里鎮溫石埠遷來立村,居于華山上部,取名華山村。光緒年間,張姓從今寨里裴王村遷來在華山腰立村后,分為上下華山兩個自然村,后劃為一個行政村。
據史志記載:清咸豐年間,華山村屬王石保所轄;民國初年,取消鄉、保,劃歸寨里區(八區):1940年12月劃歸華山區文化鄉;1951年改為十三區上崮鄉;
1955年10月,為香山區上崮鄉;1958年2月劃歸大王莊鄉;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歸屬大王莊公社東上崮管區;1984年歸大王莊辦事處上崮管區;1985年隸屬大王莊鎮上崮管區;1989年劃歸大王莊瓜屋管區至今。
華山村居住著馬、張兩姓人家,上華山為馬姓,下華山為張姓,人多地少,生活不能自給。1984年以前,村里每年吃統銷糧3萬斤。直到1984年以后,村民才過上溫飽的日子。1987年馬希德率先脫離了大山生活,舉家落戶于小王莊村。隨之,有作為的青壯年紛紛投親奔友到平原鄉鎮安家落戶。寨里鎮前裴王、宜山、公王莊、小下,大王莊鎮接駕埠、前張街、四合街、復寧街、孤山、白炭坡等村都安插了華山人。
1940年日本鬼子在大王莊安據點后,日本鬼子曾來華山村掃蕩,與我八路軍在華山村的狼崮作戰,我八路軍官兵曾有數人負傷。
華山村東、西、北三方擁有荒山500畝。1970年村干部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對荒山進行大面積綠化,先后栽植松樹50000株,刺槐50000株,由于村里加強了對樹木的管理,現全部成材。
俗話說“山多高水多高”。華山村上下兩個自然村各有一口甘泉,久旱不枯,就靠這兩口山泉,上下華山人才在這里繁衍生息,一直生存下來。
1973年華山村村民在黨支部書記馬希章帶領下,修筑西長溝水庫,因經濟條件的限制,整個水庫壩身全用土方夯實。村里扎工棚,全村人吃住在工地,晚上點燃汽燈挑燈夜戰,用3個冬春,直到1975年水庫建設竣工,庫容量達2萬方,投資1萬元。1978年,華山村發動村民湊集石料,人均5方石,在西長溝壘筑兩個長30米、高5米的攔河截流水壩,儲水1萬方,總投資1萬元。
華山村是國營華山林場分區駐地,時任華山林場黨支部書記的李運吉同志,于1980年與華山村協商要修筑從造甲峪水庫至華山村長達10華里的盤山路,得到華山村干部、群眾的擁護與支持。華山林場以每個勞動日2元的價格雇用華山村、瓜屋子、小王莊及嶺后王老村的勞力參加會戰,于當年秋天,長10里、寬5米的盤山路全部竣工通車。
1980年華山村人均集資100元,安裝了變壓器,使全村通了電。1989年華山村投資20萬元修建了小長溝水庫,庫容4萬方。1995年華山村投資6000元,在下華山村修筑了長30米、高5米的攔河截流水壩,儲水2000方。自此,村民先后購買柴油機6部,汽油機15部,從水庫塘壩提水澆地,村里全部山地都澆上了水。
華山村山青水秀,北鄰房干旅游區,旅游開發前景十分廣闊。村支部書記馬;蓦m年過半百,但他決心在有生之年盡最大的努力,率領華山村的老少爺們開發旅游這一朝陽產業。
全國與華山村同名的有: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