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萊城區大王莊鎮后卞莊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371202107 | 身份證前6位:371202 |
長途區號:0634 | 郵政編碼:271100 |
隸屬政區:大王莊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魯S | |
后卞莊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后卞莊村隸屬萊城區大王莊鎮,位于萊城西北30公里,距鎮政府駐地5公里處。大(大王莊)宅(宅科)公路從村北經過。西鄰李家莊,南鄰前卞莊,東與止鳳接壤,北和溫家莊、陡崖相鄰。全村現有970畝丘嶺地,240戶,779口人。
后卞莊村,始建村無考。按《蘇氏譜》記載:蘇氏是明洪武年間由-縣遷于薊州、棗強。后自棗強遷于萊邑居住寨里、宜山、大魚池。繼遷此定居。因此村前鄰前卞莊,故名后卞莊。村0有11姓,大都系附近村人遷此。以劉、蘇、趙、 韓、孫5姓居多,劉姓為最。全村不分族姓多小,和睦相處。
后卞莊村過去有文昌廟、觀音廟、蘇家林、青龍橋,規模都不小,但現在除青龍橋尚存外,其他均已毀壞無址。
據《1945莊史志》資料記載:抗日戰爭時期,后卞莊隸屬萊蕪縣香山區;l945年3月萊蕪縣地名區改為數字區,后卞莊村隸屬十三區;1955年10月,萊蕪縣把數字區改為地名區,后卞莊隸屬香山區,1958年撤銷香山區,劃分為大王莊鄉和大槐樹鄉,后卞莊隸屬大槐樹鄉;1958年10月后卞莊屬大槐樹人民公社,翌年大槐樹人民公社并入大王莊人民公社;l984年大王莊人民公社改為大王莊辦事處,后卞莊隸屬溫家莊鄉;1985年改為大王莊鎮后,后卞莊隸屬大王莊鎮。
后卞莊村在抗日戰爭時期是革0據地,也是交通要道,村里經常住著八路軍、地下工作人員。日本鬼子、漢0曾兩次把后卞莊燒成廢墟,激發起了后卞莊人的革命熱情,許多村民投身革命為國捐軀。
解放前的后卞莊村人窮地薄,生活困難。建國后,才逐漸有所好轉。1954年,村民自愿結合組成互助組;1955年自發組織成立初級農業社;1956年又建成高級農業社;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
1999年至2000年,后卞莊村里又埋地下管道4000多米。2001年村里鋪設地下管道,上馬自來水工程,使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
后卞莊人重視教育,熱愛生活。1950年本村就設有一處小學,任課教師張相美(1972年本村小學附設兩個初中班,1973年初中合并到陡崖聯中),1996年合班并校與前卞莊聯合建起了卞莊聯小。自1978年恢復高考后,本村先后培養了大中專畢業生12名,其中大學本科生5名,蘇祿還考取了研究生。
解放后,后卞莊村就有莊戶劇團,他們自籌資金買樂器、戲箱,自請教師排演。最初演古裝戲《鍘美案》等,后來就唱新戲《紅燈記》、《沙家浜》等,隨著藝人大多年老體弱,后繼乏人,莊戶劇團停辦。
后卞莊村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1973年后卞莊村內通電;1978年村里有了第一臺投影電視機,1990年進行了村莊規劃,通開了12米寬的南北大街,兩邊蓋起了一排排前后出廈的磚瓦房,村民蘇賢水等4戶還蓋起了二層樓房。永不滿足的后卞莊人正立足于自身資源優勢,突出抓好農業結構調整,在勤勞致富的大路上闊步前進。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