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城陵川縣附城鎮西下河村
更新時間:2019-9-16
行政代碼:140524102 | 身份證前6位:140524 |
長途區號:0356 | 郵政編碼:048000 |
隸屬政區:附城鎮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號碼:晉E | |
西下河村相關查詢: 快遞查詢 郵編查詢
|
導讀:通過以下內容您可以了解到該地區的詳細資料,地名查詢提供了所屬地區的人口數量、區域面積、郵編區號、物流快遞公司等內容,如果您對該地區的資料介紹有疑問或認為該內容需要更新,請聯系我們網站客服,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你完善該地區信息。
西下河村(Xī xià hé cūn)位于附城鎮南5公里處,因位處下河之西而得名,古稱大石片村,為獨村大隊。東傍東下河,北與峰西相望,西與西河底鎮馬莊相接,南與西河底鎮東王莊毗鄰,總面積5.5平方公里,耕地774畝,總人口310人,總戶數82戶。
西下河屬土石丘陵地帶,地形呈南北高中間低之勢,境內有附西河流經,最高海拔1173米(戰吉圪堆),最低海拔1060米(附西河)。西下河屬大陸性季風氣候,礦藏僅有石灰巖。
西下河村歷史悠久,早在明萬歷之前已有人定居,“清涼禪院”為見證,并有高僧居住。
西下河村人杰地靈,全村已有中專以上畢業生26名,留學生一人,博士后一人,并有韓文洲,山西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會員;韓志富,清華大學副教授,博士后;韓貴梅,赴英國留學;韓國珍,陵川縣人大副主任兼財政局局長;等。
解放以來,西下河人民在中國0的領導下,治理了馬莊河溝150多畝土地,后溝(峰西至西下河)50多畝,江河50多畝,共有耕地900多畝,保證了計劃經濟時代足量向國家交售糧食,支援國家建設。1966年在村中打水庫,歷時三年,耗用勞動力巨大,加班加點建成一座庫容900多方的水庫,改善了西下河人畜飲水問題。又建成了南北橫跨附西河的幸福橋,還有江河橋,極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的農業生產條件,西下河大隊多次受公社、縣委、省政府表彰,為此老支書韓五鎖當選為第九屆省人大代表。
近年來,西下河村在黨的領導下,2003——2004年修建了一條2.5公里的水泥路,2004年為全村老百姓接通自來水,2007年修建村委辦公場所、學校,2009年街道硬化,2010年修建農村活動廣場、農村圖書室等文化設施,實現了全方位的新農村建設。
河流——附西河
附西河(Fù xī hé)從村東北流經村中流向西南,流入東下河村境內,在西下河村范圍內長約2公里,是一條季節性干河流。
古寺廟——清涼禪院
清涼禪院(Qīng liáng chàn yuàn)位于西下河村南,此寺建于附西河岸,景色秀美。寺內建筑宏偉精美。
舊之記載重修于大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康熙廿八年(1689年)重修正殿并修東西廂房,道光廿二年(1842年)補修,中華民國四年(1914年)補修,之后無補修記載。現存建筑結構基本完整,殿內及院內物品被毀。
清涼禪院共分三院,前院、中院都有大門,皆向東(南為附西河岸邊)。前院三間樓上為戲臺,兩側耳樓二間,東西廂房各五間,廂房樓上為看臺;中院東西廂房各三間,后院為正殿三間,通檐用四柱,兩側耳樓二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整個清涼禪院為兩層建筑,正殿一層。廟內有碑記四通,保存完好三通,一處碑斷。
該廟現存基本完整,從記載看,近百年未修。
免責聲明:本頁地區資料內容為網絡收集整理,僅提供閱讀參考,本站不對該地區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您認為該地區的省份、城市、鄉鎮、村莊的內容介紹需要更改或完善,請聯系網站客服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