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條例二度征求意見,這些干貨“剁手黨”要知道
快遞,已經成為一個現代生活繞不開的關鍵詞。小到日用百貨,大到農機汽車,電商“賣賣賣”固然可喜,快遞行業“送送送”更是驚人。
不久前發布的《2016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規模繼續穩居世界首位,業務量首次突破300億件大關,達到312.8億件,在全球占比超過四成。快遞行業日均服務人次超過1.7億,年人均快遞使用量接近23件。
不過,這火爆的行業發展背后,近些年也暴露出了不少的問題。姓名電話住址全在一張小小的快遞單上,信息安全如何讓人放心?物品遺失損壞賠償,消費者說一個數,快遞公司只認另外一個數,咋辦?凡此種種,正侵蝕著快遞行業的發展基礎與消費者的耐心。
這幾年,政府沒少為快遞行業操心。從《郵政法》到《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再到《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管理措施接連細化。而在7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已審議的《快遞條例(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草案突出以規范促行業發展,規定了簡化快遞布局設點手續、提供車輛通行停靠便利以降低物流成本等措施,明確了快遞服務規則和寄遞安全責任,并強調保護消費者和快遞從業者合法權益,對加盟經營、損失賠償、用戶信息安全保障等作了規范
雖說是《快遞條例(草案)》,但已經通過審議,這就意味著離正式發布實施不再遙遠,國策君梳理出其中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條文,咱一起看看這些期待點:
期待點一:給用戶信息“上鎖”——實名制收寄信息化
平時,您網購之后接到送貨電話不奇怪,可接踵而來的推銷電話和詐騙電話就讓人氣憤了。如果說依據危害程度列一個快遞行業對消費者權益侵害的清單,恐怕高居榜首的就是信息泄露。
的確,作為“買買買”最終的送貨人,快遞公司掌握著我們太多的信息,特別是現今大量應用的快遞運單,讓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可真正操作起來,實名制會加大工作量拉低效率,現有手段對寄件人實名登記也無法驗明真身。我國快遞行業去年完成快件量330億件,業務量占全球40%,這么大量,如果全部實名認證又不提供快捷有效手段,所謂實名將形同虛設。
為此,《快遞條例(草案)》強調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規范對用戶信息安全保障,規定采用信息化手段而非手工登記開展實名收寄,快遞實名制可以對客戶信息進行分級處理,涉及個人隱私的部分只有監管部門才可以查看。
消費者的信息安全與收寄實名制制度的推行分不開。就在該次常務會議前一天,國家郵政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快遞實名制的推行情況。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司長馮力虎表示,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廣的原則,力爭在2018年年底前實現實名收寄信息化全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郵政局指導開發的實名收寄信息系統除了能夠保護消費者隱私,系統中還專門設置了收派員實名信息采集模塊,快遞員在使用設備對用戶信息進行采集前,必須將自身實名信息先行上傳信息系統,從而固化信息采集責任,確保寄遞用戶信息安全。為方便寄遞用戶核驗快遞員身份真實性,系統在加強快遞員實名管理的基礎上,對快遞員逐一建立身份信息二維碼,供用戶實時掃描查驗快遞員身份真實性。
期待點二:故意拋扔踩踏快件——快遞公司暴力分揀必將受罰!
除了信息泄露,相信快遞物品損傷是消費者對快遞抱怨最多的經歷。從媒體報道來看,近年來暴力分揀、野蠻快遞的新聞層出不窮,這一方面說明快遞行業末端服務能力的提升相較行業發展速度而言仍有欠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快遞行業勞動力缺口導致從業人員素質亟待提升的問題。
對此,《快遞條例(草案)》對危害快件安全的行為做出了約束,提出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作業人員以拋扔、踩踏或者其他危害快件安全的方法處理快件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按情節輕重確定賠償金額,甚至責令停業整頓。
當然,快遞小哥們風吹日曬騎著小車送包裹也不易,在工作難免出現“磕磕碰碰”,總不能讓快遞小哥把飯碗都賠上,快遞損壞該怎么賠,賠多少,咱國家出的條例里也會有明確規定。
為確保行業的良性發展與消費者權益的有效保護,國家還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快件損失賠償責任險種,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投保。
此外,對于近年來爭議頗多的寄遞實名制、快遞加盟公司管理等問題,《快遞條例(草案)》也做出了具體的規定。
期待點三:簡化設立網點手續——“一照多址”解燃眉之急
對于一個行業的持續發展來說,消費者權益固然重要,但從業者的合法權益也應該受到同等的重視。從這幾年的社會新聞來看,無論是部分部門對快遞企業下設末端網點的審批限制,還是某些城市對快遞運營車輛的限制致使送貨不暢,或是一些消費者對快遞人員的侮辱或暴力行為,都制約著行業的健康發展。對此,《快遞條例(草案)》也對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的保護提出了一些意見。
隨著快遞企業規模擴大,要拆分或增加分支機構才能夠滿足覆蓋率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分支機構和網點數量迅速增加。據國家郵政局統計,今年二季度快遞網點密度增加,每10萬人增加1.3個快遞網點,每千平方公里增加2.1個快遞網點。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一照多址”的政策,可以節省很多行政成本,企業不用再每開設一個分支機構,就去辦理一次執照。
此外,《快遞條例(草案)》還要求,應當根據快遞服務需求和道路通行情況,合理確定從事快遞服務機動車輛的通行區域和時段,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給予通行便利。這也是通過提供車輛通行停靠便利來降低物流成本的利好措施。
隨著我國消費升級的不斷深化,快遞必將在未來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不過應該看到,快遞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諸多問題,也有其根源所在。
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快遞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出現的矛盾,與企業產品結構不合理、管理方式不科學有很大關系。“我國大多數快遞企業還處于大而不強的階段,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特征的核心競爭力尚未形成,相對于國際先進快遞企業尚有很大差距。”
所以,認清優勢與不足,立足廣闊的市場基礎與良好的人嗎行業前景,《快遞條例(草案)》的出臺值得期待,一定能夠幫助我國快遞企業找準定位,做大更做強。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 3-31· 快遞慢了 近期網購請注意物流狀況
- 3-25· 停發!無法派送!疫情下的快遞還要等多久?
- 3-24· 快遞業多模式探索“進村”新路徑
- 3-17· 病毒不可怕,偏見才可怕!為快遞小哥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