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聯運“一單制”構建物流發展新路徑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2025年春意正濃,中國物流行業春潮涌動,隨著綜合運輸通道的加速建設、國鐵集團與航運企業“一單制”協議的密集簽署,多式聯運“一單制”正從試點探索邁向全面鋪開。這一模式以“一次委托、一單到底、一箱到底、一次結算”為核心,通過制度創新、數字賦能與資源重組,為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制度破冰,從“各自為戰”轉為“一體貫通”。傳統多式聯運的痛點,在于運輸方式間的割裂。貨主需面對鐵路、水運、公路等多個承運方,單證重復、流程繁瑣、成本高企。以云南至泰國的農產品運輸為例,過去需對接5家物流企業,換箱、掏箱環節導致的損耗率偏高。而“一單制”通過統一運單、標準化流程和全程責任主體,將運輸鏈條整合為“一站式”服務。國鐵集團與中谷物流等4家航運企業的合作,正是這一理念的具體實踐——客戶在鐵路95306平臺一次下單,即可實現鐵水聯運全程追蹤,綜合成本將大幅降低。這種制度性突破,既是對“放管服”改革的深化,更是對市場需求的精準回應。
技術賦能,以數據共享破解“信息孤島”。“一單制”的生命力,在于數字化技術的深度應用。唐山曹妃甸港區推動的智慧航道與港航平臺,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時優化路徑,使車輛空駛率從28%降至12%;鐵路95306平臺集成海運訂艙、貨物追蹤功能,實現鐵水數據互聯——通過貨物品名“翻譯”解決數萬條數據互認難題,構建起跨運輸方式的“數字橋梁”。其更深遠的影響在于生產要素的激活:當新疆鋁棒運輸全程可追蹤、鄭州至歐洲班列開行能力顯著提升,信息化不僅是效率工具,更是打破行政壁壘、推動規則銜接的核心引擎。
降本提質,讓“成本洼地”重構“價值高地”。多式聯運的提質增效,直接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強勁動能。據測算,現階段我國多式聯運量占全社會貨運量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降低全社會物流總費用約0.9個百分點,節約成本支出1000億元左右。河南“四港聯動”帶動沿線物流園區產值穩步增長,云南依托中老鐵路“瀾湄線”推動農產品出口激增,唐山港數字孿生系統推動“人管車”向“智能調度”轉型,四川新能源貨輪降低能耗20%。這些實踐表明,“一單制”不僅降低物流成本,更催生“物流+制造”“物流+貿易”等新業態,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多式聯運“一單制”的上線,是中國式現代化在交通領域的生動詮釋。它既是技術革命的產物,也是制度創新的成果。未來,隨著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完善,這一模式必將釋放更大潛能——當鋼鐵動脈與數字浪潮交織,當制度優勢與市場活力共鳴,中國物流業必將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優服務,為高質量發展鋪就堅實通途。(賀祺琛)
- 4-28· 鐵空聯運啟新程,“空中絲路”通亞歐
- 4-14· “鐵公水”多式聯運織密春耕物資運輸網
- 2-10· 春運,一場關于團圓和再出發的遷徙
- 10-28· 鐵海聯運“一站式”國際貨運班列 常態化開行
- 4-22· 鐵海聯運班列助力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 3-4· 海鐵聯運商品車班列在大連鐵路物流中心啟程
- 2-26· 守護春運一路平安
- 4-13· 鐵海聯運為東北振興注入強大“鐵動能”
- 1-3· 空鐵聯運,助力旅客美好出行
- 12-1· 海鐵聯運激活交通運輸“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