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團為寧夏中藥材產業“把脈問診”
本報記者 王迎霞 通訊員 黎 暢
農諺有云:“澇死莊稼旱死草,凍死石榴曬傷瓜,不會影響金銀花。”金銀花是一種投入少、收益高、風險低的中藥材。
金銀花在寧夏中部干旱帶的落地生根,離不開寧夏農林科學院林業與草地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寧夏農科院林草所”)專家團的助力。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永康鎮陽溝村,當地農戶嘗到了金銀花開“金銀”來的甜頭。“在寧夏農科院專家團的指導下,大伙兒在硒砂地里種了6畝試驗田。試種成功后,我們陸續將種植面積擴大了2000畝。”沙坡頭區、中寧縣等地金銀花基地負責人王朝武介紹。
從引種試驗到規模化種植,再到產地初加工和銷售,寧夏農科院專家團幫助企業完善金銀花產業鏈,為寧夏中部干旱帶農業可持續發展探索了新出路。這是專家團助力當地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縮影。
寧夏農科院林草所副研究員馬斌是專家團的代表成員,也是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中衛綜合試驗站站長。自參加工作起,馬斌就奔走在中部沙生中藥材區、六盤山中藥材區和銀北引黃灌區,致力于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和技術示范推廣。
“我們發現了在寧夏絕跡30余年的瀕危藥用植物——圓果甘草,建立了圓果甘草種質資源保護基地,開展相關化合物積累與藥用評價研究。”馬斌說。經過多年研究與攻關,馬斌團隊更新了寧夏中藥材產業急需的紅花新品種1個,示范推廣甘草寬幅育苗等20多項技術,為13種藥材建立4個示范基地。
對農業科研人員來說,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是不變的初心。團隊積極參加國家、自治區及縣區各類科技服務達60項,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寧夏西吉縣等8個縣解決了26項中藥材生產中的主要問題。
作為自治區青年人才援助服務基層計劃選派人員,馬斌今年初到寧夏固原市隆德縣科技局掛職后,聯合多部門力量,起草了產業振興工作方案,助力打造具有隆德特色的“中國地標小鎮(黃芪)”和“東部康養區”區域品牌。
新技術、新品種、新材料、新藥劑、新機制多管齊下,讓寧夏中藥材種植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農戶家庭收入也顯著提高。據統計,自2020年以來,馬斌團隊的科技成果累計實現產值15億元。“我們將盡最大努力把每項工作做到最好,讓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馬斌說。
- 11-7· 專家建言加快構建城鄉 融合發展新格局
- 7-4· 專家建言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 4-11· 專家熱議全球化與區域競爭下的蘇南經驗
- 10-10· 專家解讀:中國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領跑世界
- 6-29· 疾控專家:接收快遞應盡量減少人員接觸
- 3-12· 專家認為:油價暴跌將會終結美元霸權
- 1-2· 城配專家再獲殊榮 歐馬可S1超級輕卡榮獲創新增值輕卡口碑獎
- 12-3· 專家建議加強網紅電商監管,作為消費者該注意什么?
- 10-29· 專家解密智能化高鐵技術
- 9-20· 上港集團:為深化長江戰略,收購中遠海運港口持有的部分長江碼頭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