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多舉措降低制造業成本 企業輕裝上陣添活力
在廣州,一批低空經濟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不斷研發新產品、拓展新場景,引領低空經濟持續火熱;在云浮,傳統石材產業發力環保技術研發,實現綠色發展……近日,記者走訪廣東多地不同類型企業發現,隨著一系列降低制造業成本、激發創新活力的政策舉措落地,廣東制造向“新”、向“智”、向“綠”躍升的動力更加澎湃、步伐更加堅定。
為堅持制造業當家、建設制造強省,去年至今,廣東省推出一系列政策,從融資、稅費、物流、用工等各方面綜合施策,優化營商環境,大力為制造業企業降本減負,培育競爭新優勢。
在億航智能設備(廣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航智能”)展廳內,陳列著能坐兩名乘客的無人駕駛航空器EH216-S、載荷可達500斤的物流航空器、適用高層建筑的消防航空器等新產品,這些產品令人對城市空中交通的未來充滿無限期待。
“這是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的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和標準適航證,億航成為全球首個集齊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三證’的企業,意味著我們的產品即將可以進入規模化生產。為此,我們已歷經近10年的技術攻關。”億航智能副總裁賀天星告訴記者。
十年磨一劍的背后,是廣東產業政策的支撐。廣東去年出臺的“降低制造業成本10條”,將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為企業研發注入了活力。“對科創企業來說,項目的研發投入、成果轉化等,都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賀天星說。
城市空運只是低空經濟版圖的“冰山一角”,在廣州成至智能機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至智能”),無人機任務載荷產品打開了無人機應用場景的更多可能性。“我們是成至無人機應急救援隊,請問您需要什么幫助?”一臺搭載著數字語音廣播系統的無人機向記者模擬了空中喊話應急救援、指引逃險的情景。
目前,成至智能開發的工業無人機安防任務載荷產品市場占有率達21.26%,排名全球第一。2023年,企業研發投入近2700萬元,研發投入比高達25%。“我們能憑借自主創新在細分領域異軍突起,得益于廣州‘無事不擾,有事情馬上解決’的營商環境。”成至智能董事長廖科文深有感觸地說,“遇到疑難問題,工信、稅務、科技等部門都能很快響應解決,讓我們把精力集中在研發上,并且企業將營收轉化成研發投入越多,減稅就越多,大大鼓勵了企業創新。”
走進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汽埃安”)的智能生態工廠,只見全自動生產線實現了大規模定制生產,可提供超過10萬種配置選項、25種車色定制化混線生產。
政策支持是廣汽埃安應對未來競爭的底氣所在。廣汽埃安財務部部長徐德思表示,從外部來看,新能源企業購置稅減免和汽車下鄉政策延續,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從內部來看,增值稅留抵退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紅利則為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持續提供助力。“現階段留抵退稅的支持作用突出,近3年我們累計退稅9.45億元,盤活了日常經營的現金流。”徐德思說。
從傳統粗放到綠色轉型,從“馬路經濟”到“園區產業”,云浮的石材產業也在向“新”向“綠”發展。在云浮市智勝石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勝石材”)的現代化車間內,一份份石材被切割、打磨、拋光,然后裝車準備外銷。
“我們加大了環保生產技術研發力度,建造了獨立研發車間。”智勝石材銷售總監鄧萬里介紹,石材是一個產品同質化嚴重的行業,近年來內銷和出口普遍面臨需求不旺的形勢。向“綠”向“新”而行,為企業創造了新的效益增長點。他們調整戰略,重點向工程項目提供定制產品,針對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和偏好,研發不同材料、花色、硬度的新產品,爭取到了更多訂單。
政府部門及時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貼心服務,讓企業能夠依靠創新一步步化危為機,始終在人造石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比如,每年云浮市委、市政府舉辦的國際石材科技展覽會幫助我們打開了海外市場;再如,商務部門對參加展會的企業發放補貼,稅務部門組建了‘安稅服務隊’,制定‘一企一策’措施,對公司做好綠色環保產品、進一步享受綠色稅制優惠提出不少好建議。”鄧萬里說。(經濟日報記者 鄭 楊)
- 4-7· 多舉措促發展 重慶加快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
- 12-2· 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施工圖”變為“實景畫”
- 11-21· 廣東郁南黃皮何以成為水果“新晉頂流”
- 11-7· 醞釀新舉措 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或提速
- 10-21· 廣東圍繞全過程創新鏈發力
- 10-14· 廣東“燈塔”火種跨地域遠播
- 10-14· 廣東用電量繼續領跑全國
- 10-10· 廣東云浮:“年輕后生”打造產業創新熱土
- 9-16· 廣東鏈式改造推動3萬多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 8-19· 廣東:五級人大代表聯動,推動海島居民用上平價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