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移動數字孿生賦能綜合流域治理
本報記者 魏昊星 王政
春耕時節,荊楚大地迎來春灌用水高峰。“荊門漳河新區需水20萬立方米。”收到調水指令后,工作人員在漳河數字孿生平臺上輸入灌溉水量,總干渠灌排閘門自動打開,清水順著渠道流進田間。
當水網連上互聯網,灌區春灌更高效。漳河灌區位于湖北省江漢平原西北部,地跨荊門、荊州、宜昌三市,為湖北省最大灌區、全國九大灌區之一。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60.52萬畝,現有耕地面積438.82萬畝,是湖北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
由于灌區渠道眾多,水系錯綜復雜,閘控單元多,灌溉時無法全面把控水流環境,對精準調水需求迫切。中國移動湖北公司運用“連接+算力+能力”建設一云一池兩平臺、5G+智能閘控平臺、5G+智能感知體系、灌區可視化運行艙,實現漳河灌區智慧孿生。“一張圖”在線監測,“一張網”統一調配,從粗放灌溉到精準調度,數字孿生讓灌區供水更高效。
據介紹,湖北移動通過建設灌區信息化基礎云、數據資源池、應用支撐平臺、智慧使能平臺,為智慧灌區提供計算和存儲能力、基礎組件和公共服務能力,利用專業模型通用算法等支撐上層智能應用。
目前,漳河灌區已建成一張覆蓋全灌區的通信網,同時利用智能終端和光纖、5G網絡技術,建設取水、供水、灌溉、排水等自動控制體系,實現骨干渠道灌排閘門現場及遠程自動控制和遠程監測,達到計劃配水、精準灌溉,高效利用水資源目標。
“基于信息化成果,灌區實現了灌溉工程安全運行可視化管理、水利工程安防管理、違規行為勸阻、設備運行狀態可視化監測。同時,還初步構建了水資源調配、水旱災害防御等多項數字化應用場景模型,可對灌區進行數字映射、綜合預測和輔助決策。”漳河工程管理局黨委委員、漳河水庫防辦副主任馮天權介紹。
近年來,湖北移動積極運用5G+云+AI驅動數實融合,建設智慧水網守護“荊楚安瀾”。通過5G技術解決引江補漢工程跨區域連接問題,并結合AI、北斗、視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同步提升安全和質量管理水平;為隨州、宜昌、黃岡等地千余座水庫裝上了“千里眼”,為水庫蓄水防洪提供信息技術支持。
- 12-23· 湖北:國有“三資”加快“三變”
- 12-2· 湖北鄂州:數智技術護航電網安全運行
- 12-2· 湖北首批“科技人才貸”落地
- 11-25· 湖北出臺18條措施加快數字人才培育
- 11-21· 湖北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 破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
- 10-17· 湖北樊城:“冷”產業做成“熱”生意
- 9-19· 湖北枝江開展“整村授信”改革 金融助力鄉村產業興旺
- 8-29· 湖北宜昌推出系列招才引智改革舉措
- 8-29· 湖北:綠色統防融合“護航”秋糧豐收
- 8-1· 湖北8地上榜全國百強縣 位次整體比去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