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精神文明建設匯聚向上向善力量
不久前,“榜樣的力量·做新時代文明人”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好人盛典在廣州舉辦。盛典通過紀錄片、音詩畫、歌舞展演等藝術形式,生動展現發生在全省各地的凡人善舉、先進事跡、榜樣故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是2023年廣東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
發展需要精神動力,進步需要文明支撐。精神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站在推動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新維度上,廣東始終保持“走在前列”的高度自覺,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滲透到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實踐的各領域、全過程。從見義勇為到拾金不昧,從志愿服務到愛崗敬業,從扶老攜幼到家庭孝慈和睦……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已成為廣東的鮮明標識。
與文明同行,創文明之中國、文明之廣東。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是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綜合載體,主體在民,根基在民,血脈在民。2023年,廣東發揮先進典型引領作用,以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家庭等先進典型評選為抓手,持續做好“中國好人”“廣東好人”推薦評選。同時,著力推進好人館、好人街、好人村、好人公園、好人長廊建設,編輯出版《德潤南粵》等書籍及一批典型報告文學,創作《榜樣的力量》等歌曲,提升好人傳播力、影響力。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許許多多的“中國好人”“廣東好人”用凡人微光詮釋著偉大,以自己平凡而堅挺的肩膀扛起了今天活力滿滿的廣東、熱氣騰騰的中國。
與全省中心工作同頻共振,精神文明建設是在腦袋里、心靈上搞建設,需要在強信心、聚人心、筑同心上聚焦發力。從“荔枝媽媽”林常珍投身于鄉村振興大產業,到快遞小哥朱周勝見義勇為斗劫匪,再到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盧宇彤助力中國“超算”領跑全球……2023年,創新舉辦每個季度的“廣東好人”發布活動;推動265個全國和省級文明單位與177個文明實踐中心結對,推動13986個省、市、縣級文明單位與文明實踐所(站)結對;創新實施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高標準選樹、高集聚培育樣板村1065個……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引領力、影響力、輻射力,激起更多向上向善、見賢思齊的力量。
與時代同向,星星之火,終可燎原。細數發生在廣東的豐富實踐、累累碩果,無不印證“德不厭小,點滴滋潤;善不拒微,聚沙成塔”的道理。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實現文化自信自強,永遠是砥礪前行的信念之基、力量之源。唯有深耕人文沃土,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不斷向“最后一公里”延伸,拓展文明實踐的“朋友圈”“文化圈”,讓“文明奔跑”永不停歇,才能為“再造一個新廣東”提供更堅強的思想保證、更強大的精神力量、更豐潤的道德滋養,在南粵大地展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林偉 張曉潔)
- 12-2· 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施工圖”變為“實景畫”
- 11-21· 廣東郁南黃皮何以成為水果“新晉頂流”
- 10-21· 廣東圍繞全過程創新鏈發力
- 10-14· 廣東“燈塔”火種跨地域遠播
- 10-14· 廣東用電量繼續領跑全國
- 10-10· 廣東云浮:“年輕后生”打造產業創新熱土
- 9-16· 廣東鏈式改造推動3萬多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 8-19· 廣東:五級人大代表聯動,推動海島居民用上平價電
- 8-1· 廣東自貿試驗區成港澳投資首選地
- 8-1· 廣東省級財政支持中醫藥發展 7年累計投入超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