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嶗山區:高壓線加速“落地”“讓路”城市發展
梁太宏 徐旭 趙洪濤
“在各部門的協力攻堅下,原計劃工期70天的電力管廊主體建設工程,僅用時45天完成,原計劃工期40天的電纜敷設工程,僅用時20天完成,創造了新的‘嶗山速度’。”青島市嶗山區城市管理局建設管理科科長杜宇翔介紹。
近期,嶗山區220KV高壓線下地工程圓滿完工。據介紹,該項目的圓滿完工,將為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張村河低效片區開發建設等重大項目直接騰空土地約600畝,為城市發展釋放大量土地空間。
“1+2+N”模式,凝聚協同攻堅強大合力
作為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重要項目,項目跨越李滄、嶗山兩個區。嶗山區堅持“有解思維”,充分發揮市區聯動合力,提前研判項目規劃,優化設計方案。將馬李線納入下地工程,解決了青鐵華潤城北側高壓線塔擾民問題;將原規劃路由金龍路調整至合肥路,極大降低了征遷難度及減少了補償資金;定期協調李滄、嶗山兩區高壓線下地進度及接口處工程銜接等,確保兩區管廊統籌推進。
針對項目線路長、周邊村莊拆遷、土地農轉用辦理以及與周邊項目交叉施工、工期緊、任務重等多重疊加困難,嶗山區建立“職能部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體系,由建設單位牽頭,聯動區自然資源局、項目所在街道兩個關鍵部門和N個相關配合單位,構建“1+2+N”工作模式,充分發揮各級工作優勢,為項目推進按下“加速鍵”。
“施工20工作制”,推動項目建設“換擋提速”
項目多次跨越青銀高速、跨海大橋連接線、株洲路、深圳路等商戶、車輛、人流密集區域,情況異常復雜。針對這些問題,嶗山區成立了工作專班,由分管領導親自掛帥,建立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建立“日計劃、日調度、日總結”制度,全力推進工程進度。
對合肥路段高壓線工程,創新項目“施工20工作制”,即有問題20分鐘內有反饋、有措施、有進展,設計單位駐場服務,甲方代表駐場解決;每天確保20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每20名工人配備管理人員1名,管理人員堅持“到邊、到角、到位”的“三到”工作法,確保工作指令精準及時地傳導至作業層面,確保工人作業飽和度。
用好金融工具,確保項目資金有效保障
嶗山區搶抓戰略機遇,多措并舉、多方籌措,發揮嶗山區屬平臺公司青島全球財富中心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上接政府戰略要求、下接市場化運作的作用,積極匹配城市發展戰略,將其作為市、區兩級組建的合資公司青島市政空間管廊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股東之一,在國開行辦理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融資金額1.32億元,成功發行專項債券6.7億元,切實為項目建設提供了重要資金支撐。
- 11-21· 青島持續推動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發展
- 11-21· 青島持續推動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發展
- 11-21· 青島持續推動 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發展
- 11-14· 青島嶗山:加速邁向虛擬現實產業發展高地
- 10-17· 青島自貿片區全國首創特色經營項目自主標識服務
- 10-17· 山東青島:新技術賦能老城區
- 10-14· 山東青島:為藍色糧倉兜牢保障底線
- 9-12· 青島:開放場景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 8-22· 青島:“老大難”的堵點如何“智慧”疏解
- 8-15· 青島低空經濟加速“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