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轉入新賽道 變出新活法
隨著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發展,燃油車市場份額逐漸減少,傳統汽車產業鏈面臨較大壓力,眾多燃油整車企業紛紛轉型。那些為燃油車配套的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怎樣活下去?記者最近在我國汽車工業重鎮重慶市走訪發現,一大批此類企業已經轉入“新賽道”,變出了“新活法”。
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曾研制出世界一流的燃油車自動變速器,但鑒于新能源汽車已不再需要傳統變速器,企業研判自己或將面臨“拳頭產品無用武之地”的困境。
“這是一場‘突圍’戰。我們未雨綢繆、精心備戰、提早轉型,一邊生產變速器,一邊研制生產電動車電驅領域產品,堅持每年將營收額的5%投入研發,突破了‘多合一’電驅動總成等關鍵技術,目前相關電驅產品已成為公司競逐‘新賽道’的主力產品。”公司黨委副書記葉萬華說,如今青山公司在增程式、純電動等方向均擁有具備競爭力的產品,近兩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達36%。
記者在青山公司車間看到,一臺臺“多合一”電驅動總成陸續生產下線,隨即陸續發往整車廠進行組裝。這些零部件產品在小小的空間內將電機、電控、減速器等功能模塊集納起來,實現了體積壓縮、重量降低、功率密度提升等效能。
重慶多年來在傳統汽車制造領域擁有較強優勢,在10余家整車企業之外,集聚了超千家汽車零部件企業。面對產業變局,企業何去何從?
記者在集聚大量燃油車零部件企業的重慶璧山區走訪發現,像青山公司一樣,這里的大批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已轉入新能源汽車配套領域,一些企業攻堅關鍵核心技術初見成效,不少企業緊跟技術變革和用戶需求,推出了一批具有競爭力和引領性的新技術、新產品。
走進藍黛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只見齒輪生產線一派忙碌景象,一臺臺自動化數控磨齒機有序運轉。“得益于見勢早、反應快,我們在新能源領域細分市場已躋身國內前列。”公司副總經理湯海川說,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都用得上齒輪、齒軸,隨著整車企業加快向新能源轉型,幾年前藍黛集團就順勢切換賽道,轉為生產新能源汽車齒輪、齒軸。鑒于其加工精度要求更高,公司持續改良工藝,產品陸續進入中高端整車產品配套體系。
一大批企業還延鏈發展,前瞻性地推出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搶占市場藍海。原來一直生產燃油車轉向系統的重慶龍潤汽車轉向器有限公司,近年來開發電動轉向系統,已應用到多家新能源車企。瞄準前沿領域,該公司還順勢布局線控底盤技術,為未來發展蓄力。
為了讓傳統燃油車產業順利轉入“新賽道”,重慶市政府強化統籌引導,助推轉型升級,明確市級層面推動100家大型零部件企業、相關區縣推動400家特色零部件企業轉型升級,并制定了在渝西地區集聚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2027年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的戰略。
重慶還一手抓傳統企業轉型、一手促新興企業引育,錨定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瞄準動力電池、汽車軟件等智能網聯汽車新興技術,引進培育一批龍頭企業,以新龍頭帶動老企業轉型,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鏈。
重慶弗迪鋰電池有限公司是比亞迪在渝布局的動力電池企業。在其生產車間內,每6秒就有一塊“刀片電池”下線。今年上半年,弗迪公司實現產值110億元,同比增長10%,目前弗迪公司在當地已帶動多家企業為其配套生產零部件。
通過外引內育,重慶集聚了北斗星通、恩智浦、大唐高鴻智聯等一批智能網聯核心零部件企業。“迄今為止,重慶已集聚200余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有力支撐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并給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轉型帶來更多機遇。”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汽車工業處副處長王昭杰說。
- 3-31· 重慶:大橋有大腦 智能更高效
- 3-31· 重慶綦江:廢棄車間“長出”3億元新產值
- 3-31· 重慶鄉村產業振興將迎萬名“金白領”!
- 3-31· 重慶首條常態化無人機急救藥品配送通道開通
- 3-17· 重慶:完善“兩鏈”推動科技創新
- 3-10· 重慶上線國際貿易數字平臺 精準撮合供需雙方
- 1-2· 重慶西部城鄉融合發展邁上更高水平
- 12-12· 重慶出臺新政培育未來產業
- 12-2· “重慶也太適合拍照了吧” 一座山城何以成“網紅”
- 11-18· 重慶石柱:鄉村振興“蜂”景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