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阿爾山:“非遺+旅游”體驗展實力“圈粉”
巧奪天工的銀飾,華美多彩的紅釉彩瓷,外酥里嫩的烤全羊,滿口留香的麻餅……9月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暢游北疆 多彩非遺”——“非遺+旅游”體驗展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舉行。爭奇斗艷的非遺文化產品、精彩紛呈的文化消費新場景、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讓這場滋味十足的“文化盛宴”吸引了各方目光。
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著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更見證著綿延不息的中華文明傳承。作為2023中國(阿爾山)旅游大會重要活動之一,體驗展通過技藝展示區、非遺研學區、非遺美食區、非遺展演區、非遺市集區五個單元板塊,以內蒙古為核心,精選全國50余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及產品,以“非遺+旅游”的方式,在生動詮釋非遺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增加旅游的文化價值。
在北京市展位,身著盔甲、背插令旗的泥塑“兔兒爺”,或威風凜凜,或憨態可掬,深受游客們的喜愛。“‘非遺+旅游’體驗展是個非常好的活動,讓我們能夠感受到全國各地非遺文化的魅力。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阿爾山這座美麗的城市對文化的重視,旅游需要文化的支撐,相信在文化的加持下,阿爾山會越來越好。”北京泥塑“兔兒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胡鵬飛說。
來到浙江省展位,桐鄉市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藍印花布印染技藝散發出寧靜質樸的氣質。素雅的藍印花布產品品類豐富、創意十足,引得游客爭相購買。衢州的傳統面食“邵永豐麻餅”攤位前圍滿了游客,非遺技師徐昌波將裹滿芝麻的面團放進鍋里,經過小火慢煎,金黃酥脆的麻餅新鮮出爐,讓人食指大動。“能夠將衢州的傳統面食‘邵永豐麻餅’帶到旅游大會進行展示,我感到特別榮幸,也特別激動。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更好地展現非遺的文化魅力,也希望借助這次機會,與全國的非遺傳承人深入交流,共同推動非遺傳承和創新發展。”徐昌波說。
走進非遺研學區,“非遺+研學”新模式,讓非遺在研學中得到了活態傳承。在這里,游客可以沉浸式體驗親手制作精美非遺作品,學習非遺技術和傳統工藝的樂趣。在內蒙古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阿爾山市“白狼林俗樹皮畫”展位,一幅幅由白樺樹皮、苔蘚、樹葉等為原料繪就的花鳥圖、風景圖,栩栩如生、形神兼備,吸引了許多游客簇擁圍觀、紛紛上前動手體驗。
“不得不說,這次體驗展讓我大飽眼福,把這么多地方的非遺集合在一起展示,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白狼林俗樹皮畫的制作方式很有趣,就像是把大自然裝到了畫框里一樣,為這次活動點贊!”來自四川的游客夏志博感嘆地說。
“金屬絲編織的鳳凰太漂亮了,做工真細致!”
“皮雕錢包也太美了吧,我要挑幾個送給家人。”
“酸馬奶味道真不錯,沒想到酸馬奶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漫步“非遺+旅游”體驗展,隨處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平時難得一見的特產集于一處,背后的非遺故事更是引人入勝。“舌尖上的非遺”讓人垂涎三尺,“指尖上的非遺”讓人大為驚艷。
“借著這次機會,我和非遺傳承人們聊了聊他們所傳承的技藝,就好像打開了一個個文化‘盲盒’,每一次都是驚喜。沒想到來阿爾山市旅游,不僅能看到優美風光,還能學到不少知識,真是不虛此行。”來自河北的游客劉曦甜說。
活動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歡聚阿爾山切磋競藝、交流互鑒,共同架起了興安盟與全國各地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橋梁。“趁著這次機會,我參觀了很多非遺展位,學習到了很多設計理念和制作工藝。我還和深圳市的皮雕技藝傳承人互加了聯系方式,打算將蒙古族銀器和皮雕結合,創作出更加新穎、更受歡迎的產品。”興安盟五角楓銀器制作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宏說。 (本報記者侯維軼 參與采寫:張昕陽)
- 3-31· 內蒙古出實招讓稅費紅利精準直達民營企業
- 3-17· 內蒙古農商銀行獲批籌建 將于今年內掛牌
- 1-13· 內蒙古推動“兩代表一委員”常態化履職
- 1-2· 內蒙古鄂爾多斯智能監管“舌尖安全”
- 11-21· 內蒙古:528項“溫暖工程”項目全部完工
- 11-21· 內蒙古:528項“溫暖工程”項目全部完工
- 10-21· “內蒙古正向世界遞出一張綠色名片”
- 10-10· 內蒙古創新綠色金融 “貸”動綠色發展
- 8-29· 內蒙古赤峰搶占綠氫發展制高點
- 8-29· 內蒙古果蔬出口“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