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完善“兩鏈”推動科技創新
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區63%的GDP、79%的技術交易、80%以上的進出口和就業崗位——重慶市涪陵區最新公布的一組數據表明,民營經濟已成為當地技術創新的主力軍。近日,記者來到當地,見到了數據背后民營經濟發展的火熱場景。
“別看這膜長得跟平時家庭廚房用的錫箔紙一樣,里面的科技含量可不低。”拿起一張薄薄的鋁塑膜,重慶斯托賽克塑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國有介紹起來。
這家企業多年來主要為大型食品、藥品、精細化工企業提供包裝解決方案。2021年,企業轉換賽道做新能源電池包裝,短短幾年相關業務便占據了公司總營收的半壁江山。
“這是我們聚焦重慶主導產業開展技術創新的成果。”張國有告訴記者,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和先進材料是重慶兩大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的優勢產業。兩個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為眾多企業帶來了爆炸式增長的機遇,但對企業而言,想要抓住機遇,還有不少技術難題需要攻克。
據介紹,為了助力民營企業進行科技攻關,涪陵區持續不斷完善產業鏈和科技鏈(簡稱“兩鏈”),推動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2022年,涪陵高新區與北京理工大學所屬學科性公司聯合創建了理工清科(重慶)先進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成立后兩年間,該公司就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及重慶市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材料批量化制備中試平臺,圍繞生物醫藥、安全防護、綠色低碳三大產業方向,助力企業打通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
“中試平臺能夠高效完成技術驗證,通過共享設備減少中小企業的實驗平臺建設成本,加速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向終端產品轉化。”理工清科研發主管白雷介紹,公司已累計申報專利120項,其中發明專利108項,并不斷為新材料領域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促成項目合作和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
據了解,涪陵區科技局已從本地高校選派了第一批10余名“科技博士”,其中大部分都將深入民營企業,開展為期兩年的科技服務工作,助力民營企業技術攻關。“通過區級領導、部門專門對接,送服務送政策上門,我們更加積極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創建研發平臺、承接科研項目,并構建企業與高校院所、科創載體的成果轉化協同機制。”涪陵區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業平介紹。
(本報記者 張國圣 黃漢鑫)
- 3-31· 重慶:大橋有大腦 智能更高效
- 3-31· 重慶綦江:廢棄車間“長出”3億元新產值
- 3-31· 重慶鄉村產業振興將迎萬名“金白領”!
- 3-31· 重慶首條常態化無人機急救藥品配送通道開通
- 3-10· 重慶上線國際貿易數字平臺 精準撮合供需雙方
- 1-16· 完善交通運輸市場制度 為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夯實基礎
- 1-2· 重慶西部城鄉融合發展邁上更高水平
- 12-12· 重慶出臺新政培育未來產業
- 12-2· “重慶也太適合拍照了吧” 一座山城何以成“網紅”
- 11-18· 重慶石柱:鄉村振興“蜂”景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