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特色小劇場激發文化消費新活力
白天看景、晚上看戲。近年來,南京打造了107座特色小劇場,形成特色鮮明的“金陵小劇場”品牌,構建了“產業+小劇場”的文化消費模式,文化消費活力蓬勃興盛。
小劇場的文化產業鏈
位于玄武區洪武北路上的國民小劇場,始建于1913年,后來曾經作為江蘇省歌舞團的排練廳。經過改造,劇場保留了百年前古色古香的建筑結構,打造了一座市區內難得擁有專業鏡框式舞臺的精品小劇場。
“2018年投入運營至今,演出場次超過500場,我們除了提供演出場所,還推出自己原創的本土話劇三部曲《丹鳳街》《珠江路·萬萬沒想到》《長江路·代號1800》,非常受歡迎。”國民小劇場負責人丁翔說,越來越多的外地演出機構看好南京市場前景,登門談合作,希望能把演出落地在國民小劇場。
不僅演出市場火爆,小劇場產業鏈的延伸,也帶來越來越多的文化消費。“游客白天逛完六朝博物館、梅園新村之后,在1912街區用過餐,晚上就到劇場看演出,一條線路走下來,文商旅無縫對接。”丁翔說,現在這已成為時下打卡南京的熱門路線之一。
記者采訪看到,國民小劇場所在的街區經營業態十分豐富,除了可以看戲,還能在演出開場前或結束后就近在街區購買各種文化產品。
國民小劇場是南京探索文商旅深度融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南京把劇場故事線變成旅游線、產品線、消費線,打造戲劇全產業鏈,以一批知名小劇場為中心,延伸策劃設計、文創產品、藝術普及教育、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配套業態產業鏈,形成新的文化產業動能。
秦淮區是南京的文旅核心區域。這個區陸續推出“秦淮有戲”“秦淮故事”“夜泊秦淮”等品牌,通過品牌logo設計,劇目創作與項目簽約,以小劇場為載體,將秦淮特色全面呈現給市民與游客。
另外,南京還舉辦戲劇節(季)拓寬消費市場。譬如,“南京戲劇節”已經舉辦六年,先后引進優秀劇目170多部,累計演出場次330多場,吸引了50多萬名觀眾走進劇院,平均上座率達80%以上。在觀劇的同時,南京戲劇節還吸引了近5萬人次的外地觀眾來南京旅游,以文促旅,成為南京文化旅游融合中的亮麗名片。
鮮亮的“金陵小劇場”品牌
小劇場建設各具特色,風格各異。記者采訪了解到,南京107家小劇場形成了城市文化特色小劇場、傳統戲曲小劇場、文旅融合小劇場、精品演出小劇場等四類模式,構建了鮮亮的“金陵小劇場”品牌。
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的恩劇場小而精致,包羅萬象。“從2017年劇場開放以來,京劇、評劇、粵劇等先后在這里上演,可以說場場爆滿,為景區的夜晚增添了不少人氣與活力。”小劇場有關負責人說,恩劇場與博物館互聯互通,游客逛完博物館可以走進恩劇場看一場演出,同時劇場也成了博物館的延伸。
作為大劇場業態補充,小劇場更多惠及民生,為南京文化消費增添了新的亮色。在星空劇場上演的名為“戲聚童年”的京劇藝術講演,南京市京劇團的演員不僅演出經典折子戲,還向孩子們講解示范京劇的基本知識,讓小劇場成了傳統優秀文化的教授課堂。“票房火爆到超出我們的想象,沒怎么宣傳票房達到了3萬多元。”星空劇場主理人范曄說。
另外,南京在小劇場建設伊始就運用“互聯網思維”,搭建了“金陵小劇場”線上平臺,全市所有小劇場資源、各類政策查詢,以及為觀眾服務的劇目資訊、導覽、活動、視頻等等,全都可以在手機上操作。“南京的小劇場空間像一顆顆珍珠,在老街、高校和社區等不同角落熠熠發光。”南京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說。
撬動文化消費大市場
小劇場雖小,卻可以撬動文化消費大市場。南京市結合文商旅融合特點,積極培育自身文旅品牌,加強傳播營銷,催生出一批面向普通大眾的、個性化、復合型、體驗型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成為賦能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型藝術業態模式。
熙南里是南京較早開發的文化旅游街區,一度不溫不火。近年來,一場名為《南京喜事》的沉浸式演出被搬上街區小劇場。觀眾根據自身角色,體驗傳統生活中的各種民俗和禮儀,成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駐留。熙南里文化街區現在已經成了旅游熱點區域。
2021年,南京接連出臺了《南京市“小劇場”發展實施意見》《南京市小劇場認定辦法(試行)》等文件,加大對小劇場劇目尤其是公益劇目創作和展演的政策扶持,用文旅消費補貼引進精品劇目,用政府購買提升群眾文藝活動水平。
文旅消費補貼劇目,讓觀眾真金白銀得實惠。自2017年以來,南京市文旅消費政府補貼劇目持續精準“滴灌”。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南京市文旅消費政府補貼劇目共評審出22批次767部1355場,累計已完成演出576部1009場,實現演出總票房約3.1億元,補貼金額約6160萬元,觀演人次約99萬,其中外地觀眾29.7萬人次,本地觀眾69.3萬人次,跨城觀演人次約為30%。
同時,南京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和小劇場運營規律,調動多主體參與。2019年,國民小劇場率先號召成立“南京小劇場戲劇聯盟”,通過聯動江蘇省演藝集團話劇院、南京市話劇團、開心麻花、綠葉劇團等本地和外地優秀劇團,助力南京以及外埠劇團從演員、導演、音樂設計、劇目編排、舞臺美術設計等一系列人才的培育和成長。
另外,南京還建立“南京小劇場戲劇主題共創平臺”,通過市場化運作,匯集更多優質資源、空間載體、創作人才,將戲劇創作、戲劇出品、劇目營銷和熱門劇目影視孵化的商業化運作不同階段打通,探索以小劇場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路徑。
- 4-14· 特色專列繪就“交通+文旅”新圖景
- 11-4· 開行特色列車 助力鄉村振興
- 9-2· 南京調整公積金貸款政策 貸款年限延長至退休后10年
- 8-12· 南京:智慧停車數據入表 為全國首單
- 8-1· 南京下半年首場土拍本周登場 6幅宅地亮相
- 7-25· 江蘇南京秦淮區“人才新政10條” 賦能低空經濟發展
- 7-25· 南京:熱門場館場場約滿 室內運動場館暑期“熱熱熱”
- 7-15· 南京: 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
- 7-15· 南京: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
- 6-17· 特色產品寄遞需求旺盛 快遞業“迎戰”線上消費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