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去年“醬草柑茶”產業鏈總產值近300億元
每逢周末,湖北省宜都市高壩洲鎮天平山村的鱘魚小鎮就被城里來的游客擠得滿滿當當。以鱘魚為主題的鄉村休閑旅游,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近年來,高壩洲鎮因勢利導,整合各類資金1600多萬元,打造“鱘魚小鎮”,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
位于天平山村的中國清江(宜都)鱘魚谷,是國內最大的工廠化鱘魚養殖基地,其魚子醬年產量已突破100噸,占全國總產量的近三成。由于產品遠銷海外,宜都市也因此獲得“世界鱘都”的美譽。
天平山村4組村民劉翠蓮瞄準“鱘魚熱”,開了一家魚館,專做鱘魚菜肴,一條5斤多重的鱘魚,劉翠蓮可以變著花樣做出8道菜肴。
天平山村黨總支書記許長平說,“鱘魚熱”有力促進村集體經濟增長,帶動了農民增收。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3萬元,比2018年增長了近4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萬元,比2018年增長45%以上。目前,天平山村已經甩掉了曾經的“三類村”帽子,成功躋身“湖北省省級生態村”。
除了魚子醬,宜都的冬蟲夏草、柑橘、宜紅茶等特色產業,同樣展現出勃勃生機。
東陽光集團組織260多位科研人員,經過多年技術攻關,獨創出穩定的冬蟲夏草生態繁育工藝路線,并在宜都市建立了全球冬蟲夏草生態繁育基地,推開了冬蟲夏草產業化大門,當前年產量已達60噸。曾經只在雪域高原生長的滋補珍品,已在宜都市“安家”。
作為“中國柑橘之鄉”,宜都市擁有非常完整的柑橘產業鏈。目前,當地柑橘種植面積30萬畝,年產量65萬噸。在柑橘的加工利用上,湖北豐島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鮮果撈”橘瓣罐頭暢銷海外,土老憨集團研發出橘子醋、陳皮豆豉等5大類50多個產品。柑橘的“全果利用”在宜都市得以實現。
宜紅茶是與祁紅茶、滇紅茶齊名的我國傳統外銷三大工夫紅茶之一。“宜都宜紅茶”也是湖北省唯一入選首批“中歐100+100”地理標志產品互認的茶葉品牌。宜紅茶有著高端紅茶特有的“冷后渾”現象,在歐美市場廣受喜愛。
“醬草柑茶”挺起了宜都農業產業“筋骨”,也帶動了旅游業火爆出圈。宜都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裴學飛說,圍繞“醬草柑茶”,宜都市已打造出宜都國家柑橘農業公園、清江鱘魚谷、醉美茶鄉呂家坳等多個鄉村旅游景點,形成了清江康養休閑游、披荊斬“橘”柑甜游、茶鄉觀光體驗游等10多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實現了農旅深度融合。去年,全市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75萬人次。
宜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施春燕告訴記者,“醬草柑茶”帶動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動了產業鏈加速延伸,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去年,宜都“醬草柑茶”產業鏈總產值近30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86元,位居全省前列。(經濟日報記者 柳 潔 董慶森)
- 12-23· 湖北:國有“三資”加快“三變”
- 12-2· 湖北鄂州:數智技術護航電網安全運行
- 12-2· 湖北首批“科技人才貸”落地
- 11-25· 湖北出臺18條措施加快數字人才培育
- 11-21· 湖北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 破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
- 10-17· 湖北樊城:“冷”產業做成“熱”生意
- 9-19· 湖北枝江開展“整村授信”改革 金融助力鄉村產業興旺
- 8-29· 湖北宜昌推出系列招才引智改革舉措
- 8-29· 湖北:綠色統防融合“護航”秋糧豐收
- 8-1· 湖北8地上榜全國百強縣 位次整體比去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