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大工程帶來新動能
新華社廣州10月12日電(記者陳凱星、吳濤、孟盈如)機械臂起起落落,傳送帶運作不停,一張張高端液晶顯示面板從流水線上不斷生產出來。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廣州市黃埔區的TCL華星第8.6代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產車間,忙而有序、高度自動化的生產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這個剛剛投產的項目總投資350億元,是主攻生產高端IT產品及專業顯示的液晶面板高世代產線,全項目滿產月產能為18萬張玻璃基板。
從電子信息到綠色石化再到新材料,記者近日在廣東廣州、湛江等地走訪,看到一個個重大項目有的正在建設,有的已經建成投產。這些項目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也彰顯了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投資信心。
在碧波環繞的湛江市東海島,投資百億歐元的中德合作重大項目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的首套裝置已經投產。進入車間,記者看到一個完整的自動化生產流程:原材料通過密閉管道傳輸到自動喂料系統,自動喂料系統根據配方設定,把原料喂進雙螺桿擠出機,原料在擠出機內部高溫熔化混合后,擠出、冷卻、切粒,然后包裝、入庫。最終各類產品通過無人駕駛運輸車運往隔壁的中央倉庫。
車間不遠處,工人們正在加緊搭建生產熱塑性聚氨酯的生產裝置。更遠的岸邊,一群建筑工人正建設企業的專用碼頭。
巴斯夫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批投產的裝置可每年為中國市場提供6萬噸改性工程塑料產品。整個基地預計于2030年建成,建成后將成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
在廣東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的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現場,入眼是管網縱橫、高罐林立。中國石油廣東石化公司總工程師花小兵說,項目實體工程已基本完成。從實物工作量看,全廠機泵及電機單機試運完成97.6%;大機組油運112臺,已100%開始油運;管線系統試壓完成100%。
這些重大項目帶來生產力的提升和巨大的平臺效應,牽引和加速了當地產業集群的成長。
9月22日,86678次“環灣中科號”貨運列車載著1260噸合成樹脂產品從湛江東海島發出。據廣鐵集團介紹,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開行的首趟石化產品定制貨運專列,也標志著湛江臨港石化產業集群開始成規模向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輸出產品。
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薄睦樂說,廣闊的中國市場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深耕中國市場。
- 12-2· 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施工圖”變為“實景畫”
- 11-21· 廣東郁南黃皮何以成為水果“新晉頂流”
- 10-21· 廣東圍繞全過程創新鏈發力
- 10-14· 廣東“燈塔”火種跨地域遠播
- 10-14· 廣東用電量繼續領跑全國
- 10-10· 廣東云浮:“年輕后生”打造產業創新熱土
- 9-16· 廣東鏈式改造推動3萬多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 8-19· 廣東:五級人大代表聯動,推動海島居民用上平價電
- 8-1· 廣東自貿試驗區成港澳投資首選地
- 8-1· 廣東省級財政支持中醫藥發展 7年累計投入超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