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時代“慢火車”,答好人民幸福的“民生答卷”
今年是成渝鐵路開通運行70周年。如今,成渝地區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也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之后的“實力擔當”。成渝之間,兩條高鐵運輸繁忙,成渝中線高鐵建設如火如荼,兩地中歐班列通達世界,但不疾不徐的“慢火車”依然穿行在崇山峻嶺間,以一種特有的溫情,添繪了一筆筆更為豐富的色彩。
“大動脈”要通,“毛細血管”也要暢。站在當下回顧歷史,真切體會高鐵時代里的新與舊、快與慢。三條高鐵大通道,為成渝地區群眾出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激活了成渝雙城攜手共進的一池春水。但巴蜀之地群山環繞,成渝之間依然有一座座小鎮村落,慢悠悠、站站停的5612次“慢火車”,將十里八村的鄉親們與外面的世界聯系起來,在285公里路上展現過去與未來。其親民的票價,接地氣的服務,是鄉村生活更加便利的重要保障,承載著沿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高鐵時代的“慢火車”,為中國最細小的“細胞組織”,源源不斷地提供營養、維持生命,奏響了助推鄉村振興的新時代樂章。
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值得一提的是,5612次列車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掛牌的“公益性慢火車”,重點打造的“記憶之旅”品牌。沿途地區的農產品借助“慢火車”,搭建起銷售、宣傳和推廣平臺,5612次列車也成為沿線居民致富的幸福列車。高鐵時代,全國81對“慢火車”依舊堅持開行,一些“慢火車”上還專門設有牲畜車廂,百姓們在車廂上就做起了買賣,借著“慢火車”找到了自己的“致富經”,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收入,這些“慢火車”還被鄉親們稱為“致富車”“富民號”。
速度與溫度兼具,夢想與實干同行。飛馳的動車加快了人們的出行腳步,晃晃悠悠的“慢火車”帶來了溫情關愛,快慢之間,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廣袤的神州大地上,交織穿行的動車與“慢火車”,留下了時代發展的最美印記。(袁成奇)
- 5-6· 高鐵線上的“探路先鋒”
- 4-28· 高鐵寵物托運是人性化服務的新跨越
- 4-28· 高鐵托運萌寵 旅途更添溫情
- 4-21· 高鐵與萌寵齊飛,創新與進步同頻
- 4-21· 高鐵票制革新:以“智慧杠桿”撬動民生紅利
- 4-21· 別讓高鐵“萌寵出行”中的溫情漸涼
- 4-21· “寵物坐高鐵”,鐵路部門以創新暖人心
- 4-21· 高鐵載 “萌寵”,溫暖 “雙向奔赴”
- 4-21· 高鐵寵運:溫暖旅程,共筑友好社會
- 4-21· 高鐵上的“毛孩子”:一面照見社會文明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