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更“綠”,制造業馳騁數字化賽道
我省工業增加值十年增加2萬億元,年均增長6.8% ——
更“新”更“綠”,制造業馳騁數字化賽道
中國江蘇網訊 6月20日,我省舉行“奮進新江蘇 建功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制造強省網絡強省建設專場,回顧制造業十年高質量發展之路。
江蘇用全國1%的面積、6%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12%的工業增加值,工業對GDP貢獻超過40%,位居全國第一。2021年,制造業增加值突破4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35.8%,占比全國最高。
隨著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加速演進,發展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我省從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邁進的過程中,如何保住高增速、形成新優勢?
提升競爭力,更加注重“含新量”“含綠量”
十年來,江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推進制造強省網絡強省建設步履鏗鏘。
“這十年,我省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根本,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進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邁向中高端水平。”省工信廳副廳長李鋒說。
先看“跨越”,制造業領先優勢進一步彰顯。我省工業增加值10年跨過3萬億、4萬億兩個臺階,2021年達到4.46萬億元,比2012年增加2萬億元,年均增長6.8%,增幅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
再看“轉型”,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2021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7.5%,10年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39.8%,比2012年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
集群強鏈,成為我省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新主線”。黨的十九大以來,江蘇在全國率先出臺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相關意見,舉全省之力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業航空母艦,深化實施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塑造江蘇集群和產業鏈整體競爭優勢。
截至2021年,全省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規模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70%左右,比2012年增加10個百分點以上;晶硅光伏組件占全國市場份額的54%,智能電網、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占全國40%以上,海工裝備、風電裝機的市場份額占全國30%以上,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龍頭骨干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
先進制造業更加注重“含新量”“含綠量”兩個新指標——
全省上下加速構建自主可控先進制造業體系,開展揭榜掛帥技術攻關和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全面緩解重點領域“卡脖子”和產業基礎薄弱問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效提升,企業協同創新體系更趨完善,區域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21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7萬家,是2012年的7倍多;截至2021年,全省累計培育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29家,較2012年增長近1倍。
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成效明顯。2012—2021年,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38%;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50%;工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78%下降到2021年的70%,“向綠向智”發展已成“江蘇制造”的重要標識。
競逐新賽道,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我們2014年在業內率先成立徐工信息公司,如今,徐工漢云工業互聯網已躍居全國十大雙跨平臺前三,接入設備數量超過100萬臺。”徐工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啟亮感慨,通過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工業互聯網全面發展,徐工這樣的制造業“龐然大物”,煥發了新的活力。
徐工的轉型正是徐州這座老工業城市轉型的縮影。“十年來,徐州的發展方式由‘制’到‘智’,全面提升了轉型升級動能。”徐州市副市長龔維芳表示,該市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實現信息技術對制造業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賦能促進。目前,徐州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突破60億、入駐企業超5000家,綜合排名全省第一;全市開展數字化轉型制造業企業超1000家,已完成轉型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
回首過去十年,江蘇持續實施大規模企業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智能制造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把“智改數轉”作為制造強省網絡強省建設的加速器,持續釋放數字經濟倍增效應,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擋加速。
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不斷躍升,信息基礎設施升級不斷加快,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不斷提速:2021年,我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到64.8,比2015年提高15.9,連續7年保持全國第一;關鍵工序制造設備數控化率達到60.1%,比2015年提高32.3個百分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約為10.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6%;全省累計上線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44個,標識注冊量約440億、解析量約250億,接入企業數3.4萬家,各項指標均穩居全國首位。
如今,南京獲評中國軟件名城,蘇州、無錫分別獲批國家區塊鏈產業發展先導區、國家車聯網先導區,全省擁有全球“燈塔工廠”8家,累計建成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38家、示范車間1639個……一個個“數字標桿”,匯聚成“江蘇智造”的閃亮名片。
站上新起點,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站在新起點上,如何繼續加快制造強省、網絡強省建設步伐?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鏈、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創新體系是首要任務。我省將開展產業基礎能力提升行動,推進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企業自主創新升級工程和企業研發機構高質量提升計劃,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聯合體,促進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
“我省將優化和完善‘揭榜掛帥’‘賽馬制’等組織方式,每年組織實施一批重大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推動數字關鍵技術研發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競爭力。”省科技廳副廳長趙建國說。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李鋒表示,我省將實施壯企強企工程,持續深化“百企引航”“千企升級”行動計劃,建立“企業直通車”制度,及時掌握企業訴求,指導用好惠企政策,協調解決企業難題,全力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江蘇制造”名企名牌群。
面對全球數字浪潮,必須競逐數字新賽道,開創“江蘇智造”新圖景。我省提出,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速行動,高標準推進車聯網、區塊鏈、信創等先導區建設,強化數據安全管理,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
省發改委副主任高清介紹,《江蘇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將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在數字技術創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治理和服務數字化、數據利用和保護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將為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推進制造強省、數字強省建設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轉型不停步,我省還將持續建設低碳清潔可持續的綠色安全制造體系——對標國內外先進水平,組織實施一批綠色化改造示范項目,支持一批碳達峰示范項目實施;持續開展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創建,積極培育綠色制造供應商,提高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綠色化水平。
截至2021年
我省工業增加值十年增加2萬億元,年均增長6.8%
全省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規模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70%左右
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7萬家,累計培育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29家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十年累計下降38%,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十年累計下降50%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 作者:付 奇
- 8-15· 更新的城市 更美的生活——解鎖城市更新的“天津密碼”
- 2-1· 走“新”更走“心” 讓“回家之路”更安全便捷溫馨
- 4-21· 支付寶更新:新增商家訂單進度提醒
- 1-7· 更新更大力度 組合式減稅降費路線圖明晰
- 9-23· 微信又更新了,這次更加好用了!
- 3-22· 知乎更新招股書:發行價區間9.5-11.5美元
- 1-18· 三星更新 Galaxy Watch Active 2 固件,支持 Smart Tag 藍牙追蹤器
- 8-19· 蘋果更新 TestFlight:圖標換了,還開始支持 iOS 14 App Clips
- 7-30· APL更新華南航線SC8,直達美國西海岸港口
- 3-11· “就是想讓國人吃的更新鮮,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