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線了首個規范化交易平臺
國家級非遺民俗文化“醒獅”帶來吉祥的氣氛;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說唱激蕩心靈;龍泉寶劍穿透歷史,閃爍漢劍唐刀的光芒……
你能想象嗎?這些來自不同領域的經典文化,化身為數字藏品,正在同一空間在售。
4月22日,浙江首個數字藏品規范化交易平臺——虛獼數藏正式上線。作為首批用戶,記者第一時間登陸體驗。
虛獼數藏,是杭州國際數字交易有限公司推出的首個數字交易平臺。這家公司成立于去年11月,由地方國企杭州市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控股。擁有國資背景的虛獼數藏,被專家和業內人士視為規范國內數字藏品行業發展的一劑“良藥”。
數字藏品,是“收藏”在區塊鏈上的數字作品,其資產具有唯一、不可分割和可追溯等特性,具備一定收藏價值。2021年被稱為數字藏品元年。國內市場蓬勃發展,引得阿里、騰訊、網易、華為等互聯網大廠紛紛布局。
根據國外數據平臺統計,今年一季度,國外數字藏品市場的交易規模超過1800億元。國內專業平臺測評,我國數字藏品市場規模有望在2026年逼近300億元。
不過,目前國內針對數字藏品的監管體系尚未建立健全。投機、炒作、維權難等風險如影隨形,民間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即使少數較大的交易平臺有自己較為完善的商業體系,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擔心面臨平臺跑路、數字藏品丟失等風險問題。當下,數字藏品這顆“種子”,迫切需要一個規范的市場交易準則和平臺,作為健康成長的“土壤”。
參與虛彌數藏平臺生態建設的專家劉天驕,現任國家新聞出版署科技與標準綜合重點實驗室區塊鏈版權應用中心主任。他評價,虛獼數藏在引導數字藏品業規范發展上具有全國示范意義。這是浙江數據要素市場化在《浙江省公共數據條例》施行后邁出的第一步。
“這是一個規范化的數字交易平臺,致力于建設合規有序的數字交易生態。”杭數交公司總經理李杰明介紹,針對行業存在主要難題,虛獼數藏創新引入國有版權服務平臺“知信鏈”和版權行業鏈“新版鏈”,對數字藏品進行正版確權、內容審核和價值評估,使其如網絡文學、線上音樂一樣,有了規范的交易流程,受到必要的監督監管。
此外,國內相關平臺為規避炒作行為,尚未開放二級交易,數字藏品只能買來欣賞不能轉讓交易。虛獼數藏引領交易回歸價值導向,將使二級交易成為可能。
22日上線的產品有三類10種7萬余份。其中,有來自藏族史詩《格薩爾》的說唱系列版權作品,有嶺南非遺文化代表“醒獅”的文創產品,以及來自天安門的六景燈動圖產品,精彩紛呈。消費者可在阿里拍賣APP搜索虛獼數藏后進入購買。
李杰明介紹,平臺還在對接各家IP方、服務商、合作商,持續上線各種精品,尤其是有浙江元素的數字藏品。
記者發現,浙江的數字藏品消費氛圍日趨濃厚。近日,杭州亞組委推出的數字觀賽服務平臺——智能亞運一站通小程序上,“亞運奪寶”數字藏品專場上線,吸引數萬人參與。
在國內較早一批接觸數字藏品的藝術家吳永杭看來,數字藏品可看作信息消費一個細分行業,或將帶動新消費擴大升級,在國內疫情多點發生的當下,成為刺激消費復蘇的新增長點。
各類線下實體也在“試水”,尋求新突破口——
專注博物館數字化服務的杭州企業銀美科技,已和省內多家博物館接洽,開發相關文創產品;
絲綢行業龍頭萬事利發布專門的平臺,變消費者為數字藏品創作者,解決用戶個性化定制需求;
龍泉市青瓷寶劍產業局,剛剛首發龍泉青瓷寶劍數字藏品……
杭數交董事長沈蕓表示,虛獼數藏既是在為數字文化建設探索“子跑道”,也是在為國家數字版權交易、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探路。公司正在致力搭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開創性數字交易平臺,助力杭州打造全球數字貿易中心。
數字藏品,一個藏不住的新空間。
- 3-10· 浙江加速交通設施數字化轉型
- 3-10· 重慶上線國際貿易數字平臺 精準撮合供需雙方
- 2-17· 長江上的網紅“背簍渡船”
- 2-3· 浙江財政今年科技投入將超千億元
- 1-2· 浙江譜寫鄉村人才振興“協奏曲”
- 11-21· 浙江紹興:22項攻堅改革賦能政府增值服務
- 10-24· 浙江實現在檔規上電化學儲能站100%實時監測
- 10-17· 浙江南潯:“數字伙伴”助老年人與“數”俱進
- 10-14· 浙江鄉村振興先行密碼背后的啟示
- 9-23· 浙江:緊盯“小飯碗”,為民辦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