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柜雙向收費“誰用誰買單”盈利模式能走多遠
6月2日,第一物流全媒體 現代物流報(微信:cn156news)發表的《快遞柜雙向收費 業主質問:占了我地,還想收我錢!》引發討論,關于快遞柜收費的爭議不絕于耳。作為日常生活中新近出現的一個事物,智能快遞柜到底該不該收費?這部分費用該誰出?記者帶著問題采訪了快遞公司、同行企業、快遞員、消費者和相關專家等,聽聽他們怎么說……
快遞公司怎么說——
記者首先采訪了快遞公司,通過電話記者聯系到了申通快遞的熊先生和快捷快遞的藍先生,他們針對記者提問闡述了各自的觀點。
1、記者:對于快遞柜收費現象您怎么看,覺得合理嗎?
熊先生:我僅發表我個人意見。我認為快遞柜不應該收取用戶使用費,因為消費者已經支付過了物流費,快遞員送一個快件也賺不到多少錢,快遞柜要想賺錢應該依靠增加增值服務開發新功能(比如不單純地作為快件收納箱),來增加消費者的使用量,拓展市場。
藍先生:快遞員使用快遞柜可以節省時間,避免因派件延誤等因素導致的罰款,自助柜公司作為市場主體有收費自主權,他們向消費者提供了快件存放服務,所以向二者收費皆為合理。再者一套快遞柜的運營成本至少在5萬元左右,其中硬件設備花費3萬至4萬元,還有物業場地租金、電費、維養等費用,他們收費是為了支付運營成本。快遞企業一般在設點后的前3個月是試用期,之后會進行收費。
我認為這部分費用應該由快遞公司、快遞柜研發公司、快遞員、消費者協商承擔。
2、記者:有的快遞柜需要先看60秒廣告才能打開,對此您有什么看法?
熊先生:在快遞柜柜體和液晶屏上播放廣告是快遞柜研發公司與廣告商合作,以賺取廣告費降低成本費,但這種行為帶有強制性綁架意味,難道取件人多的時候要排隊看廣告嗎?設立快遞柜的初衷是解決快遞末端難的問題,用廣告約束客戶違背這一初衷。
藍先生:廣告效應太明顯,會浪費消費者的時間,有時候會造成消費者的不耐煩。
3、記者:快遞公司在與那些自提柜不收費的企業合作時,是否會在合作的過程中將快遞柜使用費統一到物流費里邊?面對賣家包郵,您認為商家會把這部分費用增加到(郵費里)商品里,讓消費者作為商品價格購買嗎?
熊先生:我們公司沒有,也不對其他公司做評論。我堅持自提柜產生的費用應由企業通過自身開發新功能賺取,而不是附加到快遞員和消費者身上。
藍先生:前者已經在合作的過程中將快遞柜使用費統一到了物流費里邊,后者以目前情況來看一般商家不會把這部分費用變相為商品價格讓消費者購買。
4、記者:設立自提柜的目的是解決快遞末端難的問題,您認為自提柜真的解決末端難了嗎?
熊先生:只能說是有幫助,然而也必須是在消費者認可的情況下。
藍先生:我認為它并不能真的解決末端難問題,只能說解決了部分問題:平時會經常碰到快遞柜未發送短信驗證碼,需要消費者自行聯系快遞柜客服或再次聯系快遞業務員將件取出再重新放入等問題;快遞柜收費的,業務員將快件放入快遞柜之前,還需要征得消費者的同意。
5、記者:未來是否會推出公司自己的快遞柜產品,不再與第三方研發公司合作?
熊先生:我們只是申通的一個分公司,目前沒有這個想法,也不知道上邊的意思。
藍先生:視公司和市場發展行情而定,不是沒有可能的。
競爭對手怎么說——
接下來,記者聯系到了豐巢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一個品牌生產商宇松和1號柜,想一探“免費”面目之究竟。
1、記者:你們設立自提柜為消費者提供免費服務是基于何種目的,出于何種原因不收費呢?這些成本費怎么辦?
宇松熱線:我們并沒有不收費,只不過是在與快遞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已經從快遞員的工資中扣除了一部分,但是我們只針對快遞員收費,不面向消費者收費。如果不收費,企業根本無法存活,現在收費還處于極度虧損狀態,但收費與否及標準都是隨市場變化的,不是固定模式。
1號柜:我們是免費的,主要是想占領市場向消費者推廣我們的產品,至于成本費主要靠拉廣告來增加收入。
2、記者:一個快遞柜的建立都需要哪些費用?目前根據柜子大小不同,向快遞員征收3—6毛錢,有沒有收的太狠,具有統一標準嗎?為什么沒有考慮拉廣告填補成本,還能達到市場宣傳的目的?
宇松熱線:一個快遞柜的費用包括柜子成本費、物業費、后期維護費、每日電費等,向快遞員收取的那點費用根本不足以抵擋成本費,要想收回成本一個柜子一天得需要接收幾十萬件快件。單純做廣告的廣告商還做不好,何況我們非專業的呢?廣告公司也得認同這種宣傳模式。
1號柜:成本費主要包括柜子成本費、物業費、后期維護費、每日電費等,我們不收費對后續問題就不再予以回答啦。
看來市面上披著“免費”外衣的快遞柜生產商并不是完全的名副其實啊,每個企業都在運行自己的運營策略。面對應不應該被收費的問題,想必快遞員和消費者最有發言權,記者隨后傾聽了快遞員和消費者的聲音。
快遞員怎么說——
記者:因為快遞柜可以提高送件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延誤罰款,你們是否愿意使用自提柜呢?針對它收費的現象怎么看?使用快遞柜前后收入有什么樣的變化?
快遞員:不愿意使用快遞柜。快遞柜有的收費,我送一個件掙1塊錢,在快遞柜里放一個快件需要付3到6毛錢,打一個長途需要3毛錢,試問我賺什么?不收費的快遞柜,我尚且覺得它不方便,如果沒有消費者進行驗貨,貨品出了問題,我們還需要承擔責任,面臨被投訴風險,所以比較麻煩,不如直接打電話讓人來取件。
另外,第三方公司沒有發密碼給我們,使用快遞柜送貨效率并不能提高多少,但是收入肯定會下降。我認為我的觀點可以代表絕大部分快遞員的觀點。
消費者怎么說——
記者:有使用過智能快遞自提柜收取包裹嗎?對于快遞柜逾期收費怎么看?愿不愿意使用快遞自提柜?
消費者1:沒有使用過也不會使用,因為我覺得沒有必要,我們交過物業費,小區門衛就管代收包裹既不收費也不丟失,我為什么還要花錢使用自提柜?交錢的話我肯定不用,不如讓快遞員多跑趟,直接送貨上門。
消費者2:我們家小區樓下有格格貨棧快遞柜,我覺得巨方便,它是超48小時才收費,過了48小時如果你還沒取,快遞員就會重新往里再放一遍或者拿走,保障了物品安全,我們小區人人都用,而且即便讓家附近的小商店代收也是一件一塊錢,還不如使用快遞柜,況且它的收費在合理范圍之內。
記者想靜靜,已然有種石化之感,各方觀點都不一致卻東說東有理,西說西有理……還是讓我們趕快去聽聽專家學者的意見吧!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和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國君回答了記者問。
快遞專家怎么說——
記者:現在小區內設置的快遞自提柜,是作為政府推進的民生工程之一出現的嗎?如果是,它應該統一收費或免費,但目前市場上速遞易收費,E郵柜、豐巢、收件寶等都不收費,如何看待這種亂象?自提柜收費應該向誰收,快遞公司、快遞柜研發公司還是消費者、快遞員?自提柜會成為發展趨勢嗎?
徐勇:快遞柜作為一個新興事物,尚未被納入市場統一規劃標準,所以各個企業收費與不收費、面向誰收費的行為都是合理的。
我個人認為,應該面向消費者和快遞員收費,“誰用誰買單”,既然得到了便利,出點錢不算過分,國外也是這個樣子。它雖不是作為政府民生工程出現但未來可能會成為,要想發展成熟還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我不認為新興的肯定是發展趨勢,未來快遞柜發展成什么樣還是消費者說了算。
趙國君:如果不收費,企業目的就是想在初期占領市場,它可以通過風投、入股等方式集資。如果收費也無可厚非,企業想收回成本,消費者和快遞員繳納的是使用費,而且在一些高檔社區,住戶看重的是服務而不是金錢,他們反而希望通過收費提升服務質量。
目前它的功能太過單一,還不是政府推進的民生工程之一,所以沒有企業應該怎么做的衡量標準,但隨著它的完善,以后有可能被納入民生工程的軌道,進而有專門針對它的政策。
是不是發展趨勢不一定,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考量。
速遞易這樣回應——
記者最后撥通了速遞易相關負責人的電話。
速遞易是市場上第一家面向用戶“雙向收費”的企業,記者本想找他們討要一個說法,但速遞易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不接受電話采訪。根據網上資料顯示,速遞易方回應:企業初期并沒有收取費用,但無法存活,實行收費制度是收回成本的需要。向快遞員收費,因為他們可以通過快遞柜提升派送效率,符合市場規則;向消費者超時收費,可以讓用戶及時取走包裹,提高快遞柜的使用效率,也是合理行為。
- 4-7· 假期“雙向奔赴”持續升溫 大灣區跨境出行“火熱”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7· 堅持“雙向降碳”,濰坊港建成全國首個“零碳港口”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