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凝聚中國科技力量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即將拉開大幕,冬奧會已正式進入“北京時間”,世界各國人民的奧運激情和夢想被再次點燃!
一直以來,冰雪運動被稱為“高嶺之花”,但參與這項運動的仍是少數人群。在我國舉行冬奧會,一方面有助于冬季運動的發展,使更多的人認識和體會冬季戶外運動的益處和樂趣,激發國人的運動熱情,對提高全民身體素質有著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全球性的體育盛會,它不僅為各國運動員提供了競技場所,而且也為傳播和平理念、增進各國相互了解、實現文化交流、傳遞文明友誼搭建了最好的學習交流平臺,舉辦冬奧會對推動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增強民族自信必將產生積極影響。
辦好冬奧會,離不開科技賦能。在此次冬奧會上,被提到最多的詞就是“科技”。在北京冬奧會籌辦過程中,科技融入了建設、訓練、保障等各個環節之中。在場館建設上,新建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1/4,而且搭載了無線傳感器,不僅造型美觀,而且更加安全;在交通運輸上,世界上首趟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功能的京張高鐵列車,縮短了我們與冬奧會的距離,全程電子客票、各種智能“機器人”、垃圾密閉式輸送系統、可視化遠程售票機……高鐵“黑科技”真是數不勝數;在日常訓練上,二七廠國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的風洞實驗室,能幫助運動員不斷尋找阻力最小的訓練姿態,大幅提高訓練效率;在后勤保障上,精準的天氣預報系統、冬奧場館(地)巖土構筑物災害早期識別及自動預警系統、集成化移動式高級急救生命支持一體機、穿戴式生命體征監護裝備、多功能分段鏟式擔架等一系列保障措施,讓運動員激情揮灑賽場,解決了運動員的后顧之憂。
加入“科技”元素的冬奧會,不僅是各國運動員競技的舞臺,同時也是中國展現大國形象的窗口。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但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不僅以優異的成績答好了疫情防控“新考題”,而且在能夠安全、有序、高質量地承辦冬奧會,足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制度優勢。同時,本次冬奧會科技感十足,北斗定位系統、移動終端5G+8K高清直播、360度沉浸式觀賽體驗、智慧訓練、智慧園區體驗必將驚艷外來參賽人員,科技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也將讓世界看到我國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中國正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
科技賦能,冰雪逐夢。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冬季綜合性運動會,冬奧會的舉辦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本次冬奧會將科技智慧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們通過科技更好地管窺奧運視角、更真實的感受奧運精神。這場值得期待的冬季盛宴,或將成為奧運歷史上科技與體育融合的標志性賽事。(劉連飛)
- 4-28· 北京至廣州快速多式聯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一周年
- 4-21· 北京首發“濰坊風箏號”旅游專線列車
- 3-17· 北京大興:小番茄背后的“大科技”
- 3-10· 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動能澎湃
- 1-13· 北京綜合保稅區優化產業配置顯成效
- 1-13· 北京推出一攬子穩增長專項行動力促“開門紅”
- 1-13· 北京商圈品質提升收獲亮眼成績單
- 1-2· 北京統一部分執法檢查標準
- 11-21· 北京加快存量數據中心提質升級
- 11-21· 北京、天津、河北等8地推出旅居養老機構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