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打造京津冀經濟新引擎
原標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打造京津冀經濟新引擎
大興機場正在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樣本。
6月6日中午,隨著汽車吊緩緩升起,起吊、就位、落梁等動作一氣呵成,最后一片預制梁在現場施工人員緊張有序的指揮聲中,穩穩落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一期)北京部分空側聯絡道B04軸至B05軸蓋梁上。兩臺400噸吊車將最后一片預制箱梁緩緩吊起,并架設成功。這標志著北京部分空側聯絡道橋梁主體結構施工完成。今年6月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一期)北京部分空側聯絡道工程將具備通車條件。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臨空經濟新引擎,大興機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已開始顯現。臨空區、自貿區、綜保區“三區”耦合發展,形成了京津冀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
筑牢“新國門”背后科技底色
大興機場的建設是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又一個代表作。只用了短短四年時間,世界規模最大的140萬平方米的主體航站樓,就在北京南郊的一片荒蕪之地上誕生。這個鑲嵌在蔚藍地球上的“龐然大物”,甚至被英國《衛報》列入了“新世界七大奇跡”之首。
去過大興機場的人通常都可以體驗到其背后的科技底色。經典的流動曲線C型柱設計和向外輻射的五指廊造型設計,讓旅客步入大興機場的那一刻,就能體驗陽光從航站樓上方玻璃傾瀉而下的通透感。整個航站樓一共使用了12800塊玻璃,其中穹頂使用玻璃8000多塊,這一設計讓樓內60%的區域實現天然采光。
大興機場實現了諸多世界第一:全球首座高鐵地下穿行的機場航站樓、全球首座雙層出發雙層到達的航站樓、世界最大單體機場航站樓;工程驗收一次合格率100%,13項關鍵建設指標全部達到世界一流;開發應用了103項新專利、新技術,65項新工藝、新工法等等。
毫無疑問,支撐這一切科技底色的是綜合國力的提升,它同樣提升了國民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在2019年國慶節期間,大興機場就迎來了51萬人次的“打卡游客”。
推動“臨空經濟”發展“新引擎”
當然,在新時代,機場不只是人們出行的中轉站和打卡地,它是國家發展一個新的動力源,也是區域經濟的“新引擎”。
航空業與城市的關系變得愈發緊密,這也符合北京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那些體積小、運量少、附加值大的產品特別適合航空運輸,因此,半導體、精密機械、高檔電子產品、生物醫藥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的行業開始頻繁使用航空運輸。新的經濟形態“臨空經濟”開始出現。
6月8日,大興機場臨空區國際會展消費功能區全球創意征集活動舉辦首次工作交流營活動。與此同時,大興機場臨空區同步的全球創意征集之“未來城市”啟航人·全球創新挑戰賽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這一切都讓大興機場正成為推動“臨空經濟”發展“新引擎”。
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樣本
大興機場從規劃之初就承擔了國家級戰略的重擔。
2012年,北京首次提出打造城市副中心;2015年4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審議通過;2017年4月,雄安新區橫空出世。當時的北京面臨著歷史性抉擇,從攤大餅轉向在北京中心城區之外,規劃建設北京新的“兩翼”,從而打造京津冀區域新的增長極。
大興機場正好處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連線的中心位置,這背后正是國家對機場選址規劃的深刻用意。目前大興機場是離雄安新區最近的機場,未來將由點及面,帶動產業和生態升級,在服務京津冀,參與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方面產生持續的驅動力量。
□謝良兵(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
(千龍網)
- 4-28· 北京至廣州快速多式聯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一周年
- 4-21· 北京首發“濰坊風箏號”旅游專線列車
- 3-17· 北京大興:小番茄背后的“大科技”
- 3-10· 北京數字經濟發展動能澎湃
- 1-13· 北京綜合保稅區優化產業配置顯成效
- 1-13· 北京推出一攬子穩增長專項行動力促“開門紅”
- 1-13· 北京商圈品質提升收獲亮眼成績單
- 1-6· 懷柔至大興城際鐵路廊坊北至大興機場段開通運營
- 1-2· 北京統一部分執法檢查標準
- 1-2· 懷柔至大興城際鐵路廊興段開通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