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嶺高鐵助推“彩云之南”走向“國際范兒”
2016年12月28日,身披銀甲的鋼鐵巨龍疾馳在云嶺大地上,云南正式進入高鐵時代。高鐵入滇5年,云南高鐵從無到有,運營里程達到1000多公里,不斷刷新著云南人民的幸福指數。 5年間,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運維里程由3000公里增長至5000多公里。 鐵路密布,高鐵飛馳,高鐵打開了重重“山門”,人們從“走得了”向“走得好”悄然轉變,高鐵已成為云南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如果說世界上兩種事物的相遇是一種緣分的話,那鐵路與云南人民結下的情緣就是“今生注定”。事實上,一百多年前建成通車的滇越鐵路,就使得云南成為全國最早擁有鐵路的省份之一,讓地處西南邊陲的云南人民有了看向世界的窗口,為滇南的繁榮興盛帶來了發展契機,這也就有了“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云南歷史文化悠久綿長,自然風光迤邐秀麗,獨特的民族風情與文化積淀已然成為放飛心靈的“詩和遠方”,令中外旅者神往。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云嶺大地與鐵路更是“再續前緣”,助推交通末梢的祖國邊疆逐漸走向開放發展最前沿,讓云南越來越有“國際范兒”。
云嶺高鐵打通國際貿易“大動脈”。要致富,先修路。云南作為多山地的省份,交通運輸能力不足一直以來都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滬昆高鐵、南昆客專開通運營,接入全國高鐵網,云南高鐵不斷向更加艱險、更有需要的地方延伸。特別是作為泛亞鐵路重要組成部分的中老鐵路運營后,一方面,壓縮了時空距離,從云南昆明至景洪僅需3個多小時,至老撾萬象實現直達運輸、當日通達。另一方面,促進了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中老鐵路作為便捷連接周邊國家的鐵路骨干通道,將加速輻射區域內人員、貨物、經濟流通,為云南與其他省區市、國內與東南亞高質量發展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促進人員流通、產業轉移、經濟互補,發展成果更廣泛惠及兩國人民。
云嶺高鐵按下產業振興“快進鍵”。用“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來形容云嶺高鐵出行的便利程度已遠遠不夠,更多的是高鐵對旅游、農產品、物流等產業的輻射帶動效應。除了直接撬動云南旅游市場外, 鐵路部門積極對接市場需求,主動聯合電商、快遞企業,通過整合高鐵運力資源,充分發揮高鐵快捷、準時、高效的運輸優勢,降低了社會物流成本,加速實現“云品出滇 ”,暢銷全國。 不僅如此,高鐵串聯起各大城市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形成“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把區位和交通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打造經濟樞紐,培育千億元級物流產業,有效緩解既有物流運力緊張局面,加快云南與內陸各省市之間的客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動速度。
云嶺高鐵筑牢開放融合“新窗口”。云南作為開放前沿,是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橋頭堡”。自唐宋時期,寧洱“茶馬互市”就已形成,以古普洱府(今寧洱縣城)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的馬幫驛道,在古代是中國西南地區面向國內外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隨著中老鐵路開通,鐵路部門主動作為,為更好服務于對外開放政策,將寧洱站作為普洱地區主要貨運站點;同時磨憨站設有國內和國際列車到發線,是中老國際鐵路進出我國的第一站,也是今后中老國際鐵路通道貨運和客運大型編組站。云嶺高鐵走向國外,鐵路快速通達的優勢將打造云南開放融合的新窗口,也必將使“茶馬古道”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云嶺高鐵從無到有,開辟了云南及周邊國家鐵路運輸新紀元,也深刻改變了區域運輸發展格局。未來,相信將會有更多的國際鐵路大通道,實現中國與中南半島的人文交流的快速往來,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助推“彩云之南”走向“國際范兒”。(魏木攀)
- 5-6· 高鐵線上的“探路先鋒”
- 4-28· 高鐵寵物托運是人性化服務的新跨越
- 4-28· 高鐵托運萌寵 旅途更添溫情
- 4-21· 高鐵與萌寵齊飛,創新與進步同頻
- 4-21· 高鐵票制革新:以“智慧杠桿”撬動民生紅利
- 4-21· 別讓高鐵“萌寵出行”中的溫情漸涼
- 4-21· “寵物坐高鐵”,鐵路部門以創新暖人心
- 4-21· 高鐵載 “萌寵”,溫暖 “雙向奔赴”
- 4-21· 高鐵寵運:溫暖旅程,共筑友好社會
- 4-21· 高鐵上的“毛孩子”:一面照見社會文明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