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綠色鐵路彰顯心懷“國之大者”的責任與擔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兩山理論”已成為引領我國走向綠色發展之路的基本國策,而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成為十九大以后各行各業立足長遠發展的基本前提。
心懷“國之大者”,首要的是站穩政治立場、把準政治方向。國家有號召,鐵路用實際行動檢驗政治成色、詮釋忠誠擔當。近年來,中國高鐵突飛猛進的發展歷程生動詮釋了中國速度和中國標準,硬核展示了中國創造的無以倫比。與時俱進的中國鐵路,不僅在基礎建設、技術革新、服務設施等方面的佳績可圈可點,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傾力打造綠色鐵路的理念和做法,更是“國之大者”的最真實體現。
心懷“國之大者”,應堅持從大局、從長遠、從戰略上看問題,從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從人民的根本利益考慮問題。長期以來,鐵路建設堅持與生態環境保護融合在一起,讓綠色線的意義更加凸顯。據悉,近日開通的沈佳高鐵白敦段,就是一條被當地百姓稱頌的“森林高鐵”。沈佳高鐵白敦段穿越原始森林,直達國家5A級景區長白山腳下,為節約集約用地,在長白山站至長白村大橋近15公里與高速公路并行共通道,減少了對沿線土地的分割,避免了大量森林資源的砍伐,鐵路盡量與周邊森林融為一體,坐上高鐵看窗外,是一幅身處自然、綠意盎然的美麗畫卷。其實,這僅僅是綠色鐵路建設的冰山一角,剛剛通車的中老鐵路,將綠色環保的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打造綠色鐵路方面所體現出來的大理念更堪稱典范。
心懷“國之大者”,就會多打大算盤、算大賬,特別是在新時期鐵路發展建設中,打造綠色已然成為鐵路新線建設的重大任務,把功課做在當下、功效見于長遠。無論是獨特的“一站一景”設計,還是“穿林不擾象,過橋避民居”的優化選線方案,都讓人們看到了中國鐵路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保理念。而“施工完一段,必須綠化一段”的“神仙操作”,在中老鐵路上編織了一條充滿生機的“綠絲帶”。
近年來,綠色生態已成為鐵路建設的主基調。無論鐵路怎樣發展,在“山不再高、路不再長”的空間距離越拉越短的同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步伐都將越走越堅定。每一條新線的建設中,無論是設計還是施工,每一個環節都無一例外地融入了綠色生態環保的元素,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空間釋放到最大化。
致廣大而盡精微。在中國鐵路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檢驗發展成果的指標,已不僅僅局限于技術精進、設備創新的硬實力,更體現在守護綠色生態環保的軟實力中。打造綠色鐵路是“國之大者”,沖在了前面,彰顯了國鐵企業的責任與擔當。(王平)
- 7-18· 開辟綠色通道 保障電煤運輸
- 6-9· 達州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
- 6-6· 打造引鳳來棲的強磁場 安徽推動新興產業加速跑
- 6-2· 黑龍江:打造人才振興“強磁場”
- 5-30· 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 綿陽高新區“底氣”何在?
- 5-27· 打造東西部扶貧的“浙江樣本” 山海情未完待續
- 5-26· 廣東“綠色通道”助力新鮮蔬菜供港通關“加速度”
- 5-19· 山東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 5-16· 湖北: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基地
- 5-9· 歐盟打造“無人機+全地形無人車”融合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