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科技創(chuàng)新 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這一年,我國重大創(chuàng)新成果競相涌現,創(chuàng)新能力持續(xù)提升,創(chuàng)新的“脈動”尤為強勁。放眼“深藍”,“海牛Ⅱ號”鉆機鉆出231米的新紀錄;遙望星空,海洋一號D衛(wèi)星和海洋二號C衛(wèi)星“閃耀”星河;挺進山川河流,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里,浪花飛濺、電流穿梭,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水輪發(fā)電機組投產發(fā)電;隨著全長1035公里的中老鐵路建成通車,“瀾滄號”列車將一路奔馳,聯入中國鐵路網,駛向國際。(12月22日,科技日報)
回望2021,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加快科技創(chuàng)新,勇闖科技創(chuàng)新的“無人區(qū)”,一次次觸摸世界科學技術的“天花板”,努力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一項項成績令國人驕傲,一個個紀錄讓全球驚嘆。令筆者印象最深的,莫過于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下線,莫過于全部采用中國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建設的中老鐵路的建成通車。這一年,我們用創(chuàng)新照亮新征程,正是“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生動實踐。
技術創(chuàng)新,實現了中國鐵路“彎道超車”的偉大壯舉。百年前的中國積貧積弱,在外國人“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的輕蔑嘲笑中,詹天佑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而如今,集優(yōu)越空氣動力學性能和漂亮外觀的智能動車組在350公里的時速下,以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自動控制技術對列車全程運行進行控制,開出了一列列安全、節(jié)能、高效的自動駕駛列車。中國高鐵名片早已享譽世界,舉世矚目的2022年冬奧會也將盛大舉辦。現在,一系列創(chuàng)新技術引領交通高質量發(fā)展,標志著中國鐵路已經向更高水平的科技化、智能化邁進了一步。
服務創(chuàng)新,帶給了尋常百姓更加便捷的出行體驗。中國高鐵之所以成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絕不只是因為克服了冰天雪地、高原荒漠等地質難題,也不只是一次又一次刷新速度紀錄,更是因為鐵路部門用心傾聽人民的意愿和需求,使用科技的先進手段,投入到為人民群眾具體的服務舉措上。為需要安靜的旅客,探索提供“靜音車廂”;為滿足旅客舌尖上的美味,及時推出“高鐵外賣”;為縮短進站和換乘時間,刷臉進站和便捷換乘措施應運而生……從人民群眾的角度發(fā)現問題,通過日趨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解決問題,真正滿足了旅客高質量出行的要求,在人民群眾的贊譽聲中不斷實現高質量發(fā)展。
科技創(chuàng)新,開啟了“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新篇章。中老鐵路是一條科技之路,通過科技創(chuàng)新攻克了一個個世界技術難題。從特種橋梁到超長鋪軌車的精準鋪路,再到“瀾滄號”全部采用“復興號”列車技術,以及中國鐵路列控系統(tǒng)的全線加持,無一不體現中國鐵路建設者們的智慧及“中國力量”。中老鐵路本月全線開通,“瀾滄號”列車一路奔馳,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更多惠民項目落地,讓沿線群眾過上好日子,中老鐵路建設就是生動的案例。服務國家戰(zhàn)略,促進世界共贏,中國鐵路在筑夢交通強國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刷新科技創(chuàng)新,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如今,中國鐵路已從“中國制造”走向了“中國智造”,我們的智能化高速鐵路建設和發(fā)展在世界遙遙領先。此時,我們更應胸懷創(chuàng)新意識和進取精神,更好的擔當起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使命,在大變局與新時代的相互激蕩中實現新作為。(程正香、袁成奇)
- 6-9· 科技溯源循跡讓超限超載行不通跑不掉
- 6-9· 加大對科技型企業(yè)融資支持 詳解15項科技金融政策舉措
- 2-14· 回顧 2024 榮耀,共繪 2025 新藍圖,諾樂電動科技全員攜手,開啟蛇年新征程
- 6-13· 注入6億級資金活水 中關村科技租賃護航箱箱共用零碳循環(huán)創(chuàng)業(yè)計劃
- 12-1· 科技賦能鐵路發(fā)展,未來“妙不可言”
- 11-23· 新西蘭MitoQ以細胞科技為肝臟健康提供解決方案
- 9-29· 以科技創(chuàng)新助力海上高鐵建設
- 7-25· 連連刷新紀錄,鐵路貨運跑出“加速度”
- 7-7· 注入科技元素 彰顯人性化服務
- 6-9· 綿陽科技城新區(qū)用心“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