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慢火車,走向共同富裕路
交通運輸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關系國計民生,服務億萬群眾。一趟趟飛馳的中國高鐵見證的是中國實力,改變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隨著高鐵網不斷加密成型,兩小時經濟圈、半小時生活圈,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高鐵列車是新時代中國飛速發展的名片。與此同時,一列列“小慢車”也滿載著當地百姓的生計和希望,日復一日地穿梭在崇山峻嶺當中。這幅鮮明的對比,就構成了中國鐵路的生動圖景,也彰顯了中國的發展,不僅注重速度,也始終把溫度擺在重要位置。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高鐵時代,中國仍保留著81對公益性“慢火車”。它獨特的節奏為偏遠山村帶來無限生機。例如,行駛在我國西南山區的5633/5634次火車似乎既過時又緩慢,卻是居住在深山中的彝族百姓賴以生存的“生命線”。這趟車最低票價兩元、最高是26塊5,它三十年沒變過。旅客乘坐幾站只需幾塊錢,如果簡單進行成本核算,這顯然是虧本的,但這卻是沿線百姓們的校車、趕集車、公交車,承載著下一代走出大山的夢想。而這筆“經濟賬”的背后,是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民生大賬”。 時光之河,奔涌向前。在高鐵網絡密布的當下,它珍藏著大山的歷史,見證著美好和希望,拉近了老鄉們彼此之間的距離。
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無數鐵路人堅守崗位、無私奉獻,就是為了把鐵路精神傳承、發揚下去,書寫鐵路發展的精神內涵,展現鐵路人的風采擔當。46歲的劉偉是5633/5634次列車的列車長。自從初中畢業,他就值乘在“小慢車”上,至今已28年。這些年,他見證了火車上的座位從木頭硬板凳變成了硬座,也見證了沿途老鄉衣服越來越好,笑容越來越多。像劉偉一樣,在這趟列車上值乘的乘務員們,多數都是“一輩子一趟車”,他們用真情、真心、真愛始終守護著沿線人民群眾的安全出行,充分彰顯了“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服務宗旨。
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發揮交通先行作用,加大對貧困地區交通投入,讓貧困地區經濟民生因路而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鐵路加快鐵路建設,100多個原國家級貧困縣結束了不通鐵路的歷史,扶貧專列飛馳在崇山峻嶺間,幸!靶÷嚒背蔀檠鼐百姓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撐。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一年。神州大地上,一列列“小慢車”駛過田野阡陌,穿越崇山峻嶺,在保障人民群眾出行的同時,擔當起助力鄉村振興的新使命,奔向更加幸福的明天。(樊二寬)
- 3-24· 公益慢火車 服務滿歸途
- 3-3· 火車票靈活降價助力擴大文旅消費
- 2-17· 坐著火車鬧元宵
- 1-20· 春運火車票已累計發售1.37億張
- 1-6· 火車“慢”游,一趟集齊沿途風景
- 12-12· 小汽車“坐”上火車下江南
- 9-19· 慢火車變身“流動診療室”
- 8-22· 火車上的北國風光
- 8-19· 坐著火車“浪”西北
- 8-8· 南疆“慢火車”一路搶“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