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火車頭36年的不解情緣
趙風斌 陳 勇 曹藝凡
深秋季節,地處柴達木腹地的青海省柯柯鎮寒風陣陣。10月26日午飯過后,西寧機務段柯柯綜合車間卸油線上,整備工王建昌開始了下午的忙碌。“老董,準備上車,擰緊手制動機。”他手持對講機,一面指揮調車作業,一面對工友喊道。
自1986年入路,從機車乘務員到機車整備工,王建昌和機車打了整整36年的交道。從駕駛機車到保養機車,從西寧到哈爾蓋再到柯柯,變的是工作崗位和工作地點,不變的是他忙碌的身影和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每次當班,他都要提前對作業風險點進行預判。在卸油過程中,每個細小環節他都認真推敲,待確認準確無誤后才開始作業。每次卸完油,他會對車輛的防溜情況進行再檢查、再確認。
“我開火車的時候沒出過任何問題,我整備的火車同樣不能出任何問題。開車人要想著坐車人,整備機車的人同樣要為坐車人著想,這是一名整備工的責任。”王建昌說。
作為一名整備工,王建昌的主要任務就是給入庫機車做好上油、上砂、上水以及卸油工作。“別看上了這么多的量,我從來沒有漏過一次砂、跑過一次油。”王建昌自豪地說。
疫情期間,除了干好機車整備,王建昌還要為機車進行消殺。每次,他彎腰起身、上車下車,一遍遍給機車底部、地板、操縱臺消殺。
“跟火車打了36年的交道,我快退休了,還真有點舍不得。現在,每次整備機車的時候,我都提醒自己,這可能是自己整備的最后一臺機車了,千萬不能有任何差錯。看著機車安全上線,我心里就踏實。”王建昌說。因為離家遠工作忙,對于家人,王建昌一直心懷愧疚。“等我退休了,就可以回去好好盡盡孝了,也好彌補這輩子對老人的虧欠。”說話時,王建昌眼含淚花。
“東風8B型5020號機車入庫進2道,綜合車間做好整備作業。”14時許,王建昌的對講機再次傳出調度命令。“柯柯綜合車間收到,馬上進行整備作業。”他立即回復。
戴好手套,手握對講機,頂著呼呼的冷風,王建昌再次走向整備場。
- 12-1· 火車票實名制管理新規發布 這些變化需關注
- 11-24· 開好“慢火車” 展青春擔當
- 6-30· 慢火車詮釋共同富裕的情懷與溫度
- 6-2· 火車“月票”又上新 服務百姓再出發
- 5-30· 從慢火車中感受時代溫度
- 5-30· 公益慢火車傳播好家風
- 5-26· “環西部火車游”助力旅游業紓困
- 5-26· “慢火車”跑出幸福“加速度”
- 5-19· “慢火車+旅游”駛出幸福加速度
- 4-11· 火車票預售期今起臨時調為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