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單別亂扔 當心泄露個人信息
網購商品送到家后,包裝盒和上面的快遞單一定要妥善處理好,否則很容易暴露個人隱私。5月14日,家住榆林市高新區陽光城小區的杜女士反映,自己隨手扔掉了快遞包裝盒,第二天就有人打電話來推銷相關商品了。接幾個騷擾電話倒沒啥,可一想到自己的姓名、電話、住址信息都被人掌握了,還真有點后怕。
快遞包裝隨意丟門外 接到陌生電話
杜女士的女兒今年四歲。從孩子一歲多時起,杜女士就給她訂購了一款國內知名的學前兒童家教商品,每個月都會來送貨一次。5月9日,快遞員給杜女士送來了當月商品,杜女士拆掉包裝后,就把盒子丟到門外去了。
因為平時都是這么做的,杜女士沒覺得有什么問題。可5月14日這天,一個陌生來電讓她緊張了。電話中,一名女性說,自己撿到了杜女士丟掉的快遞盒子,并極力推薦一個賣同類商品的朋友,說價格要比在官方網站上訂購便宜得多。但杜女士并不想更換商家,便拒絕了對方提出的建議。兩天后,該女士再次打來電話,杜女士依然拒絕。杜女士告訴記者,看來以后網購包裝盒不能隨意扔掉,得把個人信息全部銷毀才行了。
網上明碼標價 倒賣快遞單號
隨手亂丟快遞包裝,導致消費者個人隱私泄露。昨天上午,華商報記者在高新區的塞維利亞、綠洲陽光等多個小區采訪了20余位居民,有超過半數的受訪居民表示,對快遞包裝的處理并不到位。但像杜女士那樣隨手扔到門外的情況倒不多見。更多的情況是,消費者對于包裝上的快遞單常常無法全部撕下來,而扔掉的盒子上常常還殘留著手機號碼、住址等關鍵信息。在塞維利亞小區,居民周先生手里正好有兩個還未拆封的快遞包裹,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快遞單給撕下來。“以前挺容易撕下來,后來卻越粘越牢,慢慢就懶得撕了,以后還是得注意。”
通過快遞包裝泄露消費者的隱私,消費者自己不加注意隨意丟棄是一方面,同時,快遞包裝上的信息也有可能通過其它渠道被他人掌握。華商報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盡管被封了一批又一批,但倒賣快遞單號的網站依然大量存在。記者隨便登錄幾個買賣快遞單號的網站,網站首頁大多都“明碼標價”,一條快遞單從0.2元到0.5元不等。
5月18日,榆林市郵政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快遞公司對快遞單的保存有著嚴格的規定,決不允許快遞員或公司其他工作人員參與倒賣快遞單號的行為。榆林圓通及順豐快遞的相關負責人均向記者表示,過期的快遞單在保存一定時間后會全部予以銷毀。市郵政管理局每年也會定期組織快遞公司集中銷毀過期快遞單,盡可能地保護消費者隱私。
網購盡量選擇正規快遞公司
“消費者的個人隱私是受法律保護的,任何人不得非法倒賣。”陜西富能律師事務所律師張丁稱,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違法提供從事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第二十八條規定,快遞從業人員不得違法提供從事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
郵政管理部門提醒消費者,網購時盡量選擇正規、信譽好的快遞公司,這些快遞公司管理嚴格,出現問題容易查清,且從業人員隊伍比較穩定;收貨地址盡量不要寫具體的住宅房間號;還要切記,貼有快遞單的外包裝不要隨意扔掉,丟棄前務必將個人信息徹底清除。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9-19· 一個人的“加油站”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 3-31· 快遞慢了 近期網購請注意物流狀況
- 3-25· 停發!無法派送!疫情下的快遞還要等多久?
- 3-24· 快遞業多模式探索“進村”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