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地下水上空中科學布局 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精神,準確把握總體要求,科學推進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是新時代賦予交通運輸行業的重大歷史使命。
深刻認識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用幾十年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發展歷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隨著各種運輸方式逐漸聯網貫通,已到了充分發揮各方式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的新階段,進入優化各種資源配置的關鍵時期。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交通運輸要深刻認識、準確把握進入新發展階段特征要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考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優化各種運輸方式資源配置,完善網絡系統功能,實現地上地下水上空中立體布局,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準確把握“統、合、聯”規劃思路
《規劃綱要》統籌考慮國際與國內、當前與長遠、存量與增量、傳統與新型、發展與安全,加強頂層謀劃,充分體現“統、合、聯”的基本思路。
“統”,就是加強統籌、統領。《規劃綱要》統籌各種運輸方式規模、結構、功能與布局。一是強化戰略統領,以支撐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統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全面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重點任務。二是強化規劃統籌,統籌鐵路、公路、 水運、民航、郵政等國家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系統設計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空間布局和形態。
“合”,就是加強整合、融合。一是契合需求,通過建立統一的綜合交通運輸需求預測分析模型,充分考慮各運輸方式技術經濟比較優勢,全面響應各行業發展訴求。二是融合規劃,堅持系統性觀念,對各運輸方式國家級中長期布局規劃、32個地方組中長期布局規劃進行銜接平衡,不斷反復優化調整,優化存量資源利用、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三是形成合力,各行業組、地方組、專題組充分對接,強化行業互動、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共同開展工作。
“聯”,就是加強聯接、聯通。一是完善各種運輸方式網絡布局,提高通達程度,充分發揮網絡效應。二是加強各種運輸方式聯接,著力推進立體互聯,構筑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系統。三是加強國際與國內運輸通道聯接、城市群之間綜合運輸大通道聯接、城市群內部城際交通聯接、中心城市與衛星城鎮聯接、城市內外交通銜接。
全面落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重點任務
《規劃綱要》從構建完善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建設高效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多層級一體化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完善面向全球的運輸網絡四方面提出了優化國家綜合立體交通布局的關鍵任務,這四方面任務是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
第一,構建完善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按照連接全國所有縣級及以上行政區、邊境口岸、國防設施、主要景區等的目標要求,以有效覆蓋、均衡發展等功能性要求為主線,以統籌融合為導向,著力補短板、重銜接、優網絡、提效能,更加注重存量資源優化利用和增量供給質量提升,《規劃綱要》提出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方案。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涵蓋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和郵政快遞的國家級交通基礎設施。到203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合計70萬公里左右(不含國際陸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郵路里程),其中鐵路20萬公里左右、公路46萬公里左右、高等級航道2.5萬公里左右;沿海主要港口27個,內河主要港口36個,民用運輸機場400個左右,郵政快遞樞紐80個左右。
第二,加快建設高效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規劃綱要》依據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結合未來交通運輸發展和空間分布特點,將城市產業集群(都市圈)按照交通運輸需求量級劃分為“極、組群、組團”三個層次。
按照“極”“組群”和“組團”之間交通聯系強度,《規劃綱要》提出由“主軸、走廊、通道”組成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其中,“主軸”主要服務于“極”與“極”之間的交通聯系;“走廊”主要服務于“極”對“組群”及“組團”輻射作用;“通道”主要服務于主軸與走廊之間的銜接。
交通運輸發展必須按照《規劃綱要》要求,加快建設高效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一是加快構建京津冀—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京津冀—成渝、長三角—粵港澳、長三角—成渝、粵港澳—成渝6條主軸,充分發揮促進全國區域發展南北互動、東西交融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快建設京哈、京藏、大陸橋、西部陸海、滬昆、成渝昆、廣昆7條走廊,優化完善多中心、網絡化的主骨架結構。三是加快建設綏滿、京延、沿邊、福銀、二湛、川藏、湘桂、廈蓉8條通道,促進內外連通、通邊達海,擴大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交通網絡覆蓋。
第三,建設多層級一體化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樞紐城市及樞紐港站“三位一體”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一是依托超大型城市群內高度發達的多方式一體化綜合立體交通網,以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核心,聯動多個不同層級的樞紐城市,加快打造空間分布相對集中、樞紐功能融合互補、運行組織協同高效的四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二是推進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是綜合立體交通網實現一體融合的空間載體,是樞紐功能建設和發揮的基本依托,包括20個左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80個左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三是推進綜合交通樞紐港站建設,包括一批國際性、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港站。
第四,完善面向全球的運輸網絡。圍繞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完善對外運輸網絡。一是發展多元化國際運輸通道,重點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等7條陸路國際運輸通道。發展以中歐班列為重點的國際貨運班列,促進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二是完善經日本、韓國跨太平洋至美洲,經東南亞至大洋洲等4條海上國際運輸通道,保障原油、鐵礦石、糧食等國家重點物資國際運輸,拓展國際海運物流網絡,加快發展郵輪經濟。三是依托國際航空樞紐,構建四通八達、覆蓋全球的空中客貨運輸網絡。四是建設覆蓋五洲、連通全球、互利共贏、協同高效的國際干線郵路網。
- 11-7· 讓城市地下空間用得上、用得好
- 8-1· 湖北8地上榜全國百強縣 位次整體比去年提升
- 5-9· 重慶:地下綜合管廊讓城市“里子”更充實
- 5-9· 重慶:地下綜合管廊讓城市“里子”更充實
- 3-28· 黑土地上新氣象:“老把式”變“新農人”
- 3-7· 黑土地上崛起“中國石墨之都”
- 11-23· 地下是煤海 地上變綠海——黃河中游煤礦區發展見聞
- 4-18· 地上鐵新能源物流車·服網絡,高效助推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
- 1-9· 黑土地上“新農人”返鄉創業記
- 12-9· 國家構建全鏈條運輸綠色新模式,綠色物流生態將迎來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