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高地
當前,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引領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會點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需求,作為行業管理部門,應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建立適應交通發展要求、符合交通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科技創新體系,打造科技+創新高地,推動交通運輸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科技創新為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提供無限可能
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2019年,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9.5%,甘肅省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8%。這充分說明,在國民經濟各類創新領域中科技創新處于最重要的地位,對生產關系起著決定性作用。要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發展的“牛鼻子”,著力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交通科技創新機制,組織實施科技創新計劃項目,持續推動“科技賦能”,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堅持把創新發展作為引領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第一理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路徑時,把“創新”放在首位來強調,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堅持把創新放到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核心地位,把創新作為最持續、最長久的競爭力,一體推動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充分激發和調動基層首創精神,鼓勵一線和企業大膽探索、積極創新,部門管理層面做好提煉、總結和推廣,努力在交通運輸領域形成“人人講創新、處處有創新、時時在創新”的生動局面。
堅持把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前沿陣地。交通運輸行業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科學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也是一個資源消耗型行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動科技強國和交通強國協同發展,就是要著力強化機制協同,推動“互聯網+”交通運輸深度融合,加速推進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機場、智慧海事,加快建設綠色公路、綠色航道、綠色港口等,努力構建以科技創新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良好發展格局。
塑造創新自覺成為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塑造創新自覺要破題。當前,創新仍然是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的突出短板,企業創新能力較弱,科技資源比較缺乏,創新型人才和創新載體平臺嚴重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明顯偏低,干部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強,創新驅動發展工作任重而道遠。
思路決定出路。要破解這些難題,在不確定性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就要求我們主動適應主要矛盾的轉變,依靠創新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障礙和要素瓶頸;依靠創新,使各方面資源和要素加快聚集,堅決破除要素和投資驅動的傳統慣性思維,把創新驅動的新引擎盡快轉動起來,把科技創新變成一股新動能,深刻改變從業者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塑造行業發展的新優勢。
塑造創新自覺要立題。從交通科技創新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交通技術裝備將呈現智能化、綠色化、高速化、重載化等發展趨勢。因此,我們的創新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推進裝備技術升級,實現交通裝備先進適用、完備可控;要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世界科技前沿,加強交通運輸領域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研究,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
塑造創新自覺要面向市場。企業直接面向市場,是推動創新創造的主力軍,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交通運輸部門要有服務企業創新的意識,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以合促轉,用企業公司機制組建交通運輸領域新型研發機構,促進政企合作、校企協同、企企聯合,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全力打造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升級版。要鼓勵和規范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讓傳統交通運輸模式在與“互聯網+”“智能+”結合過程當中煥發新活力。
不斷豐富和完善新時期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理念
培育發展新動能,積極擁抱新基建。目前,交通新基建科創平臺上演的科技創新“速度與激情”已成為交通人搶抓新一輪產業競爭高地的抓手。要加快推動新技術與交通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推進5G、人工智能等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推廣和應用,推進交通科技創新中心、智慧交通重點實驗室、新基建智慧交通產業港等平臺建設,打造包括智慧交通、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在內的新基建智慧交通基地,讓科技創新賦能傳統交通基礎設施,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轉型、智能升級。
立足新格局“雙循環”,把握“兩側”結構性改革。交通運輸服務新發展格局,要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著力在補短板、降成本、優環境、強服務、增動力上下功夫。補短板就是在安防工程、危橋改造、農村公路建設、國省干線公路提檔升級、應急體系、運營服務體系等建設上多用力,重點補系統性、效率性、服務性的短板;降成本就是要加快推進結構性、制度性、技術性、管理性成本的降低;優環境就是要推進“放管服”改革,推進交通運輸新業態包容審慎監管,簡化審批流程,優化市場環境和營商環境;強服務就是要強化提升交通運輸出行的服務品質,推動貨運物流轉型升級;增動力就是要大力發展交通運輸領域的新基建,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基礎設施。要注重需求側改革,把交通運輸上下游產業鏈貫通到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搶抓最大機遇,打造高地優勢。甘肅交通要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借助甘肅“坐中連六”區位優勢,立足通道走廊優勢,按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雙高地”目標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把甘肅交通打造成支撐對外開放合作的樞紐通道新高地、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運輸服務新高地,把“交通通道”轉化為“物流通道”,變“節點樞紐”為“通道經濟”,把大力發展公路交通路衍經濟作為甘肅交通創新致勝的“增長極”,推動交通運輸與文化旅游、現代農業、商貿物流等產業融合發展。要進一步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和城市群都市圈的交通網絡,打通堵點,讓城市群、都市圈等區域逐步形成新的經濟走廊、新的發展動力源和新的消費中心。
突出高質量發展主題,走創新能動型發展路子。要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目標,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經常掛念、親自推動的“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體系的構建,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現實需要,作為帶動農村地區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推動“四好農村路”發展邁上新臺階。要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契機,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按照“能通盡通”原則,合理布局高速公路路網結構和規模,發展以高鐵、航空為主體的區際快速客運服務,努力解決交通運輸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要創新村組道路建設體制機制,充分調動村民參與村組道路建設的積極性,推動建立村民自建、自養、自管、自用的村組道路議事機制,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 4-28· 精心打造銀發專列,繪就溫馨老年旅行畫卷
- 1-13· 天津打造8個市級“夜津城”地標性集聚區
- 1-13· 廣州:著力打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 1-2· 杭州打造臨空產業創新發展新高地
- 12-23· 江蘇聚力打造新型電力系統:點面結合 大膽創新
- 12-2· 武漢:打造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
- 11-7· 新疆:全力打造新型儲能產業高地
- 10-24· 打造軟件產業集聚區 天津軟件園正式開園
- 10-21· 天津:全力打造“敢轉、愿轉、會轉”模式
- 9-16· 河南打造國企招才引智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