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新政加速“通達系”洗牌
并肩作戰的“通達系”兄弟要分出一二三來了。近來,圓通、申通等“通達系”兄弟動作頻頻醞釀突圍大計。通過資本層面的運作加速上市進程成為企業共同的選擇。分析認為,在快遞新政刺激下,快遞業將迎來并購潮,如何在政策利好下站在收購一方,成為企業面臨的嚴峻考驗。
誰是第一
同屬第二梯隊的“通達系”快遞企業從沒像今天這樣急于從中站出來。究竟誰是“通達系”的領軍企業在他們眼里變得至關重要。
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日前公開發聲,稱圓通占據中國整個快遞市場21%的市場份額,躍居行業第一,今年業務量將達到33億件以上,營業收入達到350億元。緊接著中通快遞也不甘示弱,稱在今年過去的10個月中,中通有8個月占據行業業務量榜首。
表面的口水戰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快遞企業資本層面的大動作。10月底,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圓通已完成股權變更,董事會完成調整,阿里系拿下兩個席位。分析認為,完成股權變更的圓通將加速上市進程。圓通方面負責人對此也直言不諱,表示正在積極準備上市。
但讓行業始料不及的是,停牌近兩個月的艾迪西(13.71停牌,咨詢)日前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經與申通快遞有限公司股東達成收購申通快遞股權的初步合作意向,并簽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框架協議。這意味著,申通快遞將有望借殼登陸深交所,成為國內快遞第一股。而就在此前,申通剛剛與天天快遞完成重組,實行雙品牌運作戰略。
借資本超車
“通達系”爭奪頭名背后是行業將迎來巨震。第二梯隊和諧共處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在快遞專家趙小敏看來,目前國內鋪設全國性網絡的快遞企業太多,“包括EMS、順豐在內,未來全國性快遞企業不會超過10家”。有業內人士甚至坦言,“三通一達”未來能剩幾家都未成定論。
快遞企業啟動資本運作是在與時間賽跑,加速“跑馬圈地”。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通達系”業務中超過70%是電商件,電商件中六成以上又來自阿里系。在趙小敏看來,拿到阿里投資的圓通已經上岸,“圓通以股權換取了業務量上的話語權,而圓通航空的首航更為上市增添‘故事’砝碼”。
申通的“借殼上市”則直接打亂了行業節奏。“以借殼的形式上市足見申通的急迫,但也不失為一招妙棋。”有分析人士認為,拿到社會資本后,將有利于申通實現一體化做大做強,“申通快遞網點勢力一直比較強,但由于加盟商勢力比較大,一些網點實際掌握在加盟商手里。申通需要資金支持來收購加盟網點,這或許是申通一直尋求上市的重要原因”。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目前包括中通、圓通、韻達、百世匯通、宅急送、全峰等多家主流快遞企業都在謀劃上市進程。
淘汰賽加速
除了快遞企業在加速沖刺外,外界也頻頻釋放利好消息。趙小敏認為,最新出臺的政策都將加速行業整合,尤其是實名制、全面安檢等規范的實施也將迅速提高快遞業門檻,“從2016年開始,快遞業將迎來并購潮”。
上周,快遞業迎來最高政策支持。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鼓勵各類資本依法進入快遞領域,支持快遞企業兼并重組、上市融資。趙小敏認為,意見對行業發展整體利好,尤其是對大中型快遞公司,“對中小型快遞企業而言則加速淘汰”。
“當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發生整合將是必然的市場規律。”在圓通速遞總裁相峰看來,大品牌具有更多的資源優勢、服務質量以及安全性。
“阿里入股圓通成為資本進入快遞業前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在趙小敏看來,阿里的加入給快遞業帶來了投資壁壘。而就在日前,公安部聯合15部門發文表示,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危爆物品、寄遞物流清理整頓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在實施寄遞實名制的同時實行安檢等措施。
行業的規范將使企業面臨巨大的資金投入,這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無疑充滿挑戰。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公開信息估算,僅硬件升級一項,快遞業整體投入就超過百億元。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 3-31· 快遞慢了 近期網購請注意物流狀況
- 3-25· 停發!無法派送!疫情下的快遞還要等多久?
- 3-24· 快遞業多模式探索“進村”新路徑
- 3-17· 病毒不可怕,偏見才可怕!為快遞小哥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