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同心路”建“集結地”湖南鐵路助力武陵山特困地區脫貧
(記者鄧文輝通訊員曾勇陳明君)武陵山成片特困地區包括湘黔鄂渝四省市11個市州,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于一體,是扶貧攻堅主戰場之一。
長期以來,鐵路新線建設促進當地產業發展,“公益火車”幫助山貨出山,中歐班列助力當地物資運往歐洲各國,鐵路義工將春耕物資送到侗鄉苗寨村民家中,大大提速武陵山特困地區脫貧進程。
“同心路”:鐵路新線建設促進當地脫貧
站在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大路鎮水隴組遠眺,只見莽莽群山中,渝懷線一座鐵路橋下,一條路兵分兩邊:一條去水隴組,一條去復興組。
去水隴組那條路要經過一座年久失修的簡易石橋,渝懷鐵路增建二線III標項目經理部予以加固,橋不僅變美,而且更加結實。去復興組那條路平整寬闊,宛如一條白飄帶往大山深處筆直而去。這條路原來是一條黃泥路,今年年初,鐵路修建了路基,地方政府對路面進行了硬化,徹底改變了這條路的樣貌。
“原來一下雨,路上全是泥,摩托車打滑,根本不敢騎。現在好了,隨時都可以騎,而且路還那么寬。”村民唐其富高興地說。
村民們滿懷感激地將這條路取名為“同心路”。
渝懷鐵路增建二線全長625公里,穿越湘黔渝三省市多地,是一條扶貧線。懷化鐵路工程建設指揮部負責重慶秀山至湖南懷化區段的建設任務。他們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堅持“建設和扶貧一體化”原則,組織施工企業結合當地實際需求,努力改善交通和生產生活條件。
同樣是在松桃縣,干巴溝村雞婆田組50多戶村民的田地大都在一座水庫對面。以前,他們種田種地要繞過水庫,走上好一段山路。挑肥挑糞等不僅費時費力,有時還免不了摔跤。鐵路為他們從水庫邊新修了一條水泥路。
66歲的村民張明亮說:“這個方便真是沒得說。距離短了不少,還可以用車運農用物資。”
截止今年9月,鐵路在渝懷增建二線沿線山區共修建道路146條計110多公里,修便橋6座,打水井41口。
不僅幫助當地改善交通條件,鐵路還優先采購當地物資,優先使用當地勞務人員。
用了三年時間,貴州銅仁市碧江區旺東石材開發有限公司不僅實現了產量翻十倍,而且成了當地的龍頭企業。
該公司2011年成立時,只有一臺機器,十幾個人。2016年,他們參與渝懷增建二線招投標,因其場地寬、母材強度好而中標。
鐵路建設用砂量大,而且質量要求高。中標后,鐵路施工單位指導該公司升級設備,改善作業環境。同時,派技術人員到現場指導,提高作業標準。
因為質量高且有保障,砂石供不應求,現在就連湖南長沙的廠家都找過來和他們合作。該公司2018年的產量提高到4千萬方。
目前,該公司共有40多名工作人員,一般職工月收入6000元左右,9個技術工月收入近萬元,還有80多人專門從事砂石運輸工作,每月利潤在一到兩萬之間。這些都遠超當地的平均收入水平。
“每一個人的背后都是一個家庭。助推產業升級,帶動村民就業,鐵路的貢獻很大。”該公司董事長羅曉賢說。
“慢慢游”:扶貧公益火車助力山貨出山
因為武陵山區很多地方不通公路,懷化至梅江(重慶境內)7272/7271次、至澧縣7266/7267次、至新晃(終到益陽)7275/7274次3趟綠皮火車是沿線村民出行的唯一選擇。這3趟慢車因此被冠以“扶貧公益火車”的稱號,被當地村民親切地稱為“慢慢游”。
湖南懷化麻陽縣歷來有種植柑橘的傳統,但是因為交通不便,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自從焦柳鐵路開通后,7266/7267次列車成了沿線老百姓最主要的銷售柑橘渠道。麻陽柑橘隨著鐵路走向沿線各地,以其肉質細膩清香可口開始走俏。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該縣大力發展柑橘產業。目前,柑橘產業已成為該縣一大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全縣柑橘年總產量達65萬噸,年總產值達8億多元,為全國著名的冰糖橙主產區,是“中國冰糖橙之鄉”。
麻陽縣萬盛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省級龍頭企業,種植著3萬畝柑橘。
“麻陽的柑橘在初期大多是通過鐵路走向山外。后來,我們開始走公路。但是,對于東北、新疆等地,我們還是走鐵路。回過頭來看,鐵路為麻陽柑橘產業的培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公司董事長陳啟亮對于鐵路的感情一直系于心頭。
“我挑的土雞蛋、野雞和筍子都是山里的好東西,到銅仁可以賣個好價錢呢。”10月12日8時許,在錦和火車站,記者遇到70多歲的黃大娘,她正擔著山貨搭乘7272次列車去貴州銅仁,“沒有這趟車,我們山里人會一直窮下去!”濃厚的苗語口音中帶著堅定。
“‘慢慢游’,搭乘的是村民,運輸的是山貨,承載的是希望。”廣鐵集團有關負責人說,每年春運無論車輛壓力有多么大,這幾趟扶貧公益火車一定要開下去。
“‘慢慢游’不僅是脫貧車,也是我們山里孩子求學的‘校車’”。今年剛考上湖南科技大學的古丈籍學生蔣方益介紹,他家四周都是大山,方圓幾十公里就只有一個猛洞河火車站,而且每天只有一趟火車。他去大學報到,走了好幾里山路到車站,坐上7265次到懷化,再從懷化坐高鐵去到湘潭。
“集結地”:鐵路貨運提速山區物流
今年初,看到許多貨主為了石材和鋼材儲存、銷售四處奔波,湘西北最大的鐵路貨運站——懷化西站把部分貨場改造為石材、鋼材倉儲和交易市場,為廣大貨主提供便利、節約成本。
目前,40多家石材、鋼材貿易公司搬到了車站周邊,市場越做越大,車站周邊也成了當地最大的石材、鋼材“集結地”。
“10月10日,我看錯了車輛號,結果發現裝的貨物不對。我找到貨運值班員,他二話不說幫我重新調車,為我留住了買主。他們的服務很貼心。”懷化恒大物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譚鐵建說。
去年6月19日,懷化西站開行了往白俄羅斯明斯克的中歐班列,由此打通武陵山片區、大西南地區乃至東盟地區聯通歐洲腹地的快速通道。
相對傳統運輸節約30天以上時間,而且實現每周開行一趟,這趟中歐班列具有明顯的時效性和穩定性優勢,深受國內外廣大貨主青睞。
依托中歐班列,懷化市與俄羅斯已簽訂農產品訂單,每年為俄羅斯提供3億元包括西紅柿在內的優質農產品。除此之外,鐵路還在全力打通懷化到緬甸、印度和越南等亞洲貿易通道,讓武陵山區的特色農產品、輕工產品、石材鋼材等暢銷歐亞各國。這些班列不僅讓“山貨”走出山,而且讓“山貨”走出國。
每年雨季來臨前的3月份是湖南春耕的黃金期。每年只要一到春耕時節,懷化鐵路義工們就免費組織拖拉機、汽車,直接把化肥、種子等支農物資送到侗鄉苗寨,解少數民族老鄉們的燃眉之急。
“火車站這幫人真是‘活雷鋒’,他們不僅把化肥、農藥、種子等物資送到農技站,看到我們是留守老人,還把這些急需物資運到屋里。沒有他們幫忙,我們可能要耽誤今年播種呢。”洪江縣黔城鎮皂角灣村70多歲苗族老鄉石歸仁邊說,邊翹起了大拇指。
廣鐵集團長沙貨運中心數據顯示,懷化通鐵路以來,鐵路部門搶運了40多萬噸春耕物資,為2萬多戶侗鄉苗寨村民送貨上門。
- 10-6· 中泰鐵路建設正酣 推動區域互聯互通
- 7-18· 鐵路建設“躍龍門”,打造西南民眾幸福路
- 3-21· 鐵路建設編織美好藍圖,贏得好口碑
- 1-13· “同心同向”答好春運“防疫大考”
- 1-13· 鐵路建設催人奮進,讓“雙城記”唱得更響
- 12-30· 浙江鐵路建設進入高潮2020年計劃建設15條鐵路
- 12-7· 甘肅:鐵路建設融資對接會聚焦“補短板、疏瓶頸”
- 11-28· 安六鐵路建設情況如何?李剛到現場調研
- 10-22· 全國鐵路建設捷報頻傳多條線路年底開通運營
- 10-10· 中老鐵路建設工地舉行文藝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