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馬里的重汽小伙兒
提起馬里,可能很多人會想到海盜泛濫的索馬里。其實,馬里的狀況比索馬里有過之而無不及。深處撒哈拉沙漠中的她,是世界上最炎熱干旱的國家,首都巴馬科氣溫常年保持40℃以上,她也是世界上最貧窮、物資最匱乏的國家,國家發展的70%依靠農業,工業及基礎建設稀缺,經常斷水斷電;戰火不斷,也是飽受恐怖主義侵害的國家。
但就是在這樣一個國家,仍有一群年輕人,一群中國重汽小伙子常年奮斗在此。當地人可能并不知道這群年輕人,但由他們投放到市場上的豪沃卡車卻是家喻戶曉。豪沃卡車成群結隊穿梭于西非主要港口和馬里的各條交通干線,源源不斷地為當地人送來各種生活用品和基建材料。
中國重汽“一天當兩天半用”的拼搏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因為對于他們而言,一天當兩天半根本不夠用!
馬里及西非各國同國內時差剛好8個小時,每天夜里醒來不是找水杯也不是上廁所,而是習慣性的先摸手機,查看郵件及國內同事留言,以免影響工作進度。基本上,日程就是“第一天”與國內同事對接相關工作,國內同事下班后“早午餐”。然后開始“第二天”工作,拜訪客戶、走訪市場等。晚上回到辦事處晚飯后,開始“第三天”工作,整理相關客戶資料及文件,國內上班后安排對接相關工作,直至深夜。
這套“三天工作周期”,就是他們最平凡的日常工作。一個三人小團隊要面對整個國家市場,工作量可想而知。除了工作他們還要面對不確定時間、不確定路段的游行封路等不穩定因素;要面對常年40度以上高溫,和隨時可能到來的沙塵暴等嚴酷的自然環境。除此之外,由于當地物資匱乏,所有物資基本全靠進口,且物價普遍比國內高三到四倍。能在拜訪客戶途中遇見比較干凈的快餐店基本上是奢求。所以對他們來說,大多數情況一日只有兩餐——出門前的早午餐和回到辦事處的晚餐。也正因為這種饑一頓飽一頓的情況,胃病和他們也是形影不離。
未知的環境總會有一些未知的故事——一碗面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平時省吃儉用的他們,難得到中餐館吃一頓飯,點了一份炒面,狼吞虎咽吃完,結賬時老板告訴他要9000西法(約合110元人民幣),老板解釋做炒面工序復雜,所以會貴一些。讓他們哭笑不得、心疼不已。
在異國他鄉跑市場,他們也少不了面對一些合同及商務糾紛,甚至還會惹上一些官司。在這個戰亂又貧瘠的國家,他們的工作有時候甚至冒著牢獄之災或生命風險,但他們仍盡力周旋,維護品牌形象,將公司損失減小到最低。
困難面前,這群年輕的重汽小伙子們沒有退縮,用重汽精神在馬里奏出一曲曲凱歌。目前中國重汽在馬里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場保有量連續5年位居第一。國內品牌占有率達98%以上,SINOTRUK品牌在當地極受追捧。
說起這群小伙子們,其實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但他們在最平凡的工作中釋放出非凡的重汽力量,是重汽人在海外奮斗的一個縮影。他們將汗水灑在戰亂又貧瘠的馬里,將青春奉獻給中國重汽、奉獻給祖國。
作者 | 晉培元
- 5-20· “土特產”里的科技感
- 3-14· 深山里的鄉村振興怎么干
- 1-25· 浴“雪”奮戰 護航鐵路平安路
- 12-21· 浴“雪”奮戰,讓青春在奮斗中更閃耀
- 9-25· “浙”里的商品也有了“二代身份證”
- 1-31· 春運里的中國:客流量回升的背后,是更大的發展潛力
- 1-9· 細節里的春運備考,彰顯鐵路為民初心
- 12-15· 連續奮戰搶運援外化肥
- 12-8· 小燈泡里的大效益
- 12-1· 深夜里的道岔“塑形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