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驛站掛車租賃新模式為行業建立更優生態環境
在貨物運輸中,車輛與貨物之間常常會出現時間和空間上的供需不平衡,社會資源不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效用。如果用一種新的模式來將掛車資源與運輸需求實現最大程度的匹配,科學分配掛車資源,就會極大地解決物流業中的這種不平衡。2016年橫空出世的東方驛站就在這種新模式上不斷探索,建立起公共、獨立、開放的甩掛運輸裝備資源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物流裝備的分時租賃,幫助物流從業者之間實現運輸裝備最大程度的共用。僅兩年時間,便已取得了不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用戶端樹立了良好口碑。
東方驛站掛車池最大程度利用社會資源
現在說起掛車租賃好像是一個新詞,但是這種模式卻在2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在90年代初期,很多廣東的進出口貿易都要經過香港,香港司機將貨物從香港運到深圳皇崗口岸后,運有貨物的掛車就直接套在內地車頭上,香港貨車司機再將內地貨物的掛車套上運往香港口岸的牽引車上,極大地節省了時間,提升了效率,實現這一模式的就是當時還是赤灣貨運的赤灣東方物流有限公司。而后,在服務深圳富士康的時候,由于富士康每個月都會有6000多箱集裝箱運輸,當時從接到訂單,到去港口提集裝箱,再到工廠裝箱,再交到港口,一個司機一天最多只能裝一兩箱,這其中很多時間都是耗費在排隊上,每天200多集裝箱就需要200多個司機。當時的赤灣貨運就在富士康工廠3公里范圍內建立倉儲,將集裝箱集中儲存在倉庫中,循環地進倉出倉,實現了1輛牽引車配備6臺掛車,減少了二次裝卸和排隊等候時間,效率極大提升,減少了司機數量,還實現了富士康生產的零庫存,運輸效率足以媲美以高效聞名的國際港口城市新加坡。這就是掛車租賃的最初嘗試。
“當然,要實現這種掛車與車頭的分離,實現多款掛車與車頭的有效搭配,必須要具備三項條件,”東方驛站董事兼總經理蘇猛就為我們做了分析:“掛車必須是標準化的,服務必須是公共化的,資源必須是信息化的,只有滿足這三點,掛車租賃平臺才能有效運營。物流進入到新時代后,運輸設備和市場需求往往是不平衡的,終端用戶希望能夠越來越快,而運營方希望成本越來越低,降本增效的現實矛盾需要新模式來解決。能夠解決這種矛盾的掛車租賃以往都只是熟人之間的生意,社會資源很難被全面調動。基于此,東方驛站就應時而生了,以公共服務方進入市場,提供信息化的掛車租賃業務。”
蘇猛介紹說:“東方驛站的定位是有科技能力的資產服務方,打破掛車租賃只限于熟人之間的合作方式,最大程度的利用社會資源,真正實現掛停車不停。東方驛站以建立掛車池為目標,這些掛車池將逐步覆蓋更多的區域,讓更多的用戶享受到掛車租賃帶來的實惠,借助于母公司赤灣東方的場站和資金等資源,先全面布局,再通過熱點線路最終通達到運輸的末端點。這種掛車池的建立調動了社會資源,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運輸設備和運輸需求不平衡的矛盾。”
分時租賃已經開始影響整個物流業
因為解決的是行業痛點,所以東方驛站的掛車分時租賃模式一經推出,就取得了明顯成效。東方驛站成立短短兩年內,已經和京東、百世、順豐、德邦、中外運等知名物流企業展開了合作。通過東方驛站的新模式,物流企業的效率普遍提升了15%。以前百世都是采購整套車,而今百世已不再采購掛車,只采購牽引車,掛車完全依靠東方驛站的掛車池資源。
在抓住了龍頭企業后,東方驛站的掛車租賃模式向更廣闊的市場推廣就更容易了。2016年剛成立的當年,東方驛站自有掛車就投入了400輛,在2017年再次投入1300臺,而今東方驛站自有掛車已多達3000臺,加上外協資源,總量已達到了6000多臺。在湖北武漢和江西撫州等地也陸續建立了掛車場站,物流行業多年來期盼的標準化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可以說,整個物流行業正在快速步入公共掛車平臺租賃的新時代。對此,蘇猛總結說:“東方驛站要實現更大的發展,必須具備更大的資源獲取能力,成為社會資源的聚攏平臺。另外就是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能力,這直接影響到資源的調動和協調能力。其中最核心的還是運營管理能力,未來東方驛站會由B端向C端拓展。到2020年也將達到20000臺掛車的規模,在全國建立50多個掛車場站,所以只有運營管理能力提升了,才能有效利用如此龐大的資源,才能為物流行業建立更好的生態系統。”
新模式對硬件設備提出更高挑戰
東方驛站扮演的是公共掛車資源服務方的角色,當社會資源共享的時候,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標準化和資源質量,標準化程度不高,直接影響掛車和牽引車的匹配,資源質量不高直接影響到用戶的體驗效果。
就像我們對于共享單車的使用一樣,掃碼的單車全都是故障車,就會對共享單車的體驗大打折扣,產生不信任感或是直接卸載軟件。公共平臺內的掛車也是如此,一旦出現一次問題,對于整個平臺的信任感就會降到最低點。因此在建設掛車池中,東方驛站格外看重標準化的推進,在自有車輛和外協車輛上雙管齊下,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成立兩年來,自有掛車數量不斷提升,掛車池中的車輛越來越多,在路上奔跑的車輛也越來越多,標準化卻越來越規范,硬件設備也贏得了市場的信賴,對于物流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蘇猛說:“東方驛站是物流行業新模式的開拓者,提供的就是多年來行業需要卻無法解決的服務難點。兩年來,東方驛站發展迅速,不僅讓企業受益,而且讓社會資源更好的調配,讓行業生態更優的建設,為物流業的健康發展探索著,實踐著。”
- 3-17· 西部生態“加減法”咋運算?
- 12-30· 引領行業!科捷物流蟬聯國家級企業標準“領跑者”稱號
- 12-23· 秦皇島建立全年垃圾清理5分鐘反應圈
- 11-21· 海南東方:稅惠“活水”滋養黃花梨產業
- 9-30· 我國將建立健全數字人標準體系 相關企業達114.4萬家
- 9-30· 發揮行業優勢 實現互利共贏
- 9-12· 保障性租賃住房有新規!福建最新通知
- 9-9· 生態紅利提升農產品效益
- 8-29· 山西建立綠色工廠梯度培育及管理機制
- 8-15· “光伏+生態治理”讓戈壁沙漠增綠增能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