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給世界帶來了什么?
胡敏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一項倡議,在短短的五年時間,從理念、愿景轉化為現實行動,獲得全球積極響應和廣泛參與,這需要強大的現實感召力、廣闊的時域發展力和茁壯成長的生命力。五年前的秋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根植于歷史厚土,順應時代要求,承載共同愿望,正是這種感召力、發展力、生命力的現實寫照。
“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來,春風化雨、春華秋實,為包括中國自己在內的沿線各國帶來了新的理念、新的動力、新的規則、新的希望,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受眾圈越來越廣、朋友圈越做越大。
“一帶一路”倡議帶來新的理念。“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探索,是用發展、合作的辦法,解決發展合作中的問題。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就是想通過加強各國間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鏈,讓那些處在不利位置上的國家,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全球分工當中,更多地從全球價值鏈當中獲益,從而為自身發展創造更大的動力,也為世界經濟增長創造更大動力。這同當前一些國家所奉行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積極支持推進經濟全球化、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理念,推動中國倡議成為國際共識、中國方案轉化為國際行動。目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已經寫入聯合國等重要國際機制成果文件,已有103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118份“一帶一路”方面的合作協議。
“一帶一路”倡議帶來新的動力。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發展特別是沿線發展中國家注入了新的經濟發展動能。據相關報道,“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截至2018年6月,我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總投資289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4.4萬個就業崗位和20.1億美元的稅收。五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不僅大幅提升了我國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動我國開放空間從沿海、沿江向內陸、沿邊延伸,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我國對外投資也成為拉動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增長的重要引擎。五年來,中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年均增長7.2%。一大批沿線國家重要基礎設施項目開始落地、見到成效。伴隨經濟合作的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游、衛生、考古等領域交流也蓬勃開展,僅2017年,來自沿線國家的留學生達30多萬人,赴沿線國家留學的人數6萬多人。預計到2020年,與沿線國家雙向旅游人數將超過8500萬人次,旅游消費約1100億美元。
“一帶一路”倡議帶來新的方案。“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強調共商共建共享,致力于與沿線國家和地區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是中國為構建世界治理新秩序提供的新型國際公共產品。建設“一帶一路”,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相關國家的合唱;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實現發展戰略對接、優勢互補。“一帶一路”倡議摒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摒棄意識形態偏見,摒棄零和游戲及冷戰思維,所有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擁有相同的參與權、話語權,共享建設成果,充分體現了我國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全球治理觀。與此同時,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通過加強與相關各國的溝通交流,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經驗、共享發展機遇搭建橋梁,為這些國家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提供有益借鑒。
“一帶一路”建設帶來新的希望。“一帶一路”有效聯通中國夢與世界夢。中國人民的夢想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中國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也愿意以自己的發展為國際發展作出貢獻。我國作為世界第二消費大國,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預計未來5年,我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將為世界各國提供巨大的商機。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我國通過與相關各國加強經貿合作,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讓相關國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和便車,促進世界各國互利發展、共同繁榮,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堅實基礎。
可以說,過去的五年,“一帶一路”建設已夯基壘臺、立柱架梁,未來的建設更要落地生根、持久發展,在保持健康良性發展勢頭的基礎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布局,已經繪就了一幅“大寫意”,今后還要共同繪制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讓“一帶一路”建設的這個實踐平臺走深走實,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更加美好世界的大舞臺。
- 4-7· 當“世界的中關村”遇見“未來之城”
- 3-24· 世界首條環島高鐵:一條軌道上的區域發展新答卷
- 2-3· 在建世界第一高橋貴州花江峽谷大橋成功合龍
- 12-23· 錨定世界一流 廣州供電局打造標桿示范高地
- 10-24·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開啟“穿海之旅”
- 8-19· 為什么要建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合理降低制造業綜合成本和稅費負擔?
- 8-12· 在“世界超市”義烏感受外貿信心
- 6-24· “一帶一路”國際培訓共享港口數字化轉型經驗
- 5-9· “世界泳裝小鎮”:文體旅三產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 4-29· 北京向世界發出科技設施共享“邀請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