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一批售電公司要跑路了”到了7月,形勢仍未見好轉。廣東的售電公司早已哀號一片,不少售電公司退意已現。此前,廣東多家售電公司聯合向主管部門及交易中心致函,呼吁停市。在這份名為《緊急呼吁暫停廣東電力市場交易和結算的建議》的聯名信中,售電公司披露了“危情”:一、1~4月已結算統計三分之一售電公司賬面虧損;二、5月現貨交易成交價格遠超基準轉換價格463厘/千瓦時;三、市場阻塞盈余虧空費用超11億元分攤給售電公司;四、6月月競價格創歷史新低的-19.1厘/千瓦時。多位受訪的售電公司人士將呼吁停市比作式自救,“虧得厲害,實在撐不下去了”。有廣東市場人士認為,“可能有一批售電公司要跑路了”。這與售電公司入場之時的情形,構成了鮮明的反差。電力市場交易中心通過撮合買賣雙方的交易,確保電力的有效流通。東莞智能化電力市場交易中心系統
去年底的長協采購過程中,電廠“殺價”很快,只有終53.51厘/千瓦時(5分35)的度電折讓價格只出現了兩三天,多數時段的折讓價格是在3分/千瓦時左右。而廣東相當一部分售電公司給用戶的折讓價格普遍是5分左右,三分錢的折讓價格意味著售電公司每度電將虧損兩分錢。“肯定是有猶豫,就想著去現貨市場賭一把”。與中長期交易不同,電力現貨交易為實時交易、實物交割,所有物理電量均在現貨市場買賣。根據交易規則,符合準入條件的發電企業、售電公司、電力用戶等市場主體,通過集中競價、按節點邊際價格出清的市場化交易方式,開展現貨電力交易。2020年8月,廣東電力現貨結算試運行中,由于現貨出清價格較低,售電公司大賺了一筆。不少售電公司認為即使拿不到長協電量,只要開展現貨月,賭一把還是能彌補虧損,甚至有點小收益。立體化電力市場交易中心發展趨勢從近幾年陸續發布的電改政策,可以看出國家對電力改的決心。
電改“前世今生”三十余年積累沉淀,中國電力市場化改初露崢嶸。2002年,出臺《電力體制改方案》(5號文),拉開了電力市場化改的序幕。按照確定“廠網分開、主輔分離、輸配分開、競價上網”的原則,將原國家電力公司一分為十一,成立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家電網公司和華能、大唐、國電、華電、中電投五家發電集團和四家輔業集團公司,為發電側市場塑造了市場主體。2015年新一輪電改啟動,標志性文件是《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的若干意見》(9號文),新一輪改的整體目標有兩點,一是輸配電價核定,二是增量配網市場和售電市場放開,提出“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形成競爭充分、開放有序、健康發展的市場體系”
電改“跨省跨區域”為何尤其重要?年前重磅文件發改體改〔2022〕118號《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發布,意味著我們電改從省級市場的的打法,擴大到省級市場——區域市場——全國市場協同并進的打法。跨省跨區交易為何尤為重要?那么電改進入區域一體化、全國一體化方向,背后的執行動力是什么?恰恰是相當有滲透力的“30-60雙碳目標”。從全國層面來說,實現雙碳目標納入到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局。31個省區市省級部門制定了實現雙碳目標的方案,甚至到了市級縣級,都明確了具體的路線圖和時間線。電力市場交易中心的交易價格通常由市場供需關系決定。
隔墻售電發展受阻的幾點原因1、過網費。按照相關規定,對電力用戶(含微電網內部)自發自用以及在10千伏(20千伏)電壓等級且同一變電臺區內消納,免收過網費。“以一個2MW的屋面光伏為例,采用10千伏接入配電網,自發之用之外的電量銷售給附近同一臺區的用戶時,是不用交過網費用的,但電網公司畢竟也投資相應的服務,免掉過網費是不是合理也一直有爭論。”2、交叉補貼。對于交易雙方來講,隔墻售電帶來的比較大優惠源于減少了輸配電價。但到底減少了多少,該交納多少并沒有準確說法。例如隔墻售電的電量是否應該享受交叉補貼的問題一直是行業內爭議的焦點。3、輔助服務。新能源電力具有波動性、間歇性,參與市場化交易就要相應承擔對電網的安全責任,但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隔墻售電的電量所產生的交易偏差,要由電力調度機構去負責平衡。那么,這部分輔助服務的價值該如何計算?參與市場交易用戶的公平責任又要如何體現?電力市場交易中心的主要職責是促進電力供需的平衡。東莞常見電力市場交易中心價格
電力市場交易中心革新交易模式,線上平臺便捷高效,打破時空束縛,讓從業者隨時隨地參與電力交易。東莞智能化電力市場交易中心系統
張飛龍介紹,電煤約占火電發電成本的70%,每噸煤價超過650元就會虧損,目前,5500大卡電煤每噸成交價都在千元左右。這對發電企業來說,是難以承受的。作為山西頭部發電企業,晉能控股電力集團燃料管理中心主任段峰透露,公司6月平均標煤單價810元/噸,同比去年升高365元/噸,同比漲幅82%。今年以來,煤價持續攀升,確實給火電企業生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公司承擔的山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電量交易電廠,現金流已出現不足,造成虧損。東莞智能化電力市場交易中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