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鼓,是中國古代細腰鼓類樂器,東傳高麗后成為朝鮮族的重要擊膜鳴樂器。杖鼓清代后在中原幾乎消失,如今漢族地區***留存的是福建杖鼓。朝鮮杖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等省區,尤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為**。福建杖鼓主要流行于福州及周邊地區,多用于福建民間音樂。 打造中國音樂之都,建設音樂器材集散地。星河。深圳九年制音樂器材官網
福建杖鼓,又稱福州鼓、狼帳、狼杖、狼串、狼杖鼓、狼唱。由中國古代的兩杖鼓演變而來,是福建民間傳統打擊樂器。福州語稱“狼帳”(long cuong),是對漢字“兩杖”的讀音。杖鼓于清代在中原地區銷聲匿跡,現今漢族樂器中極為少見細腰沙漏型鼓,在福建留存的狼帳鼓是中華樂器的活化石。多用于閩劇伴奏和福建民間器樂合奏“福州茶亭十番音樂”、泉州籠吹、“漳州南詞”、“中國臺灣十全腔”等福建民間音樂。同時也是福州語十邑地區以及延平、寧德、閩中南、中國臺灣馬祖等地迎神賽會、鑼鼓競斗等民間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樂器,是真正獨具閩越特色的樂器小學音樂教學器材的配備以設置**音樂教室為前提,并以**音樂教室為配備標準。標準建制的學校(4個平行班/年級,45人/班)應有兩間面積不小于96平方米的**音樂教室(以平均每12個班級擁有一間**音樂教室為宜)。如果每年級平行班和班級學生數較多,則要相應增加**教室數量和面積,以滿足《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規定的開課要求。非標準建制的小學及農村教學點應以本標準為參照,因地制宜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建設和裝備**音樂教室及教學與活動場地,以滿足此類學校開設音樂課和開展音樂活動的基本需求。社會的不斷進步,音樂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逐漸得到提高,近年來我國對素質的重視則更是加速了音樂教育在我國的發展。特別是如今,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入,音樂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各地方教育部門都加強了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這其中,有的教育者由于缺乏理論的了解,過于強調對學生技巧的提高,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東西,使一些學生在藝術實踐中出現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不強等綜合素質較差的現象。讓教育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深圳九年制音樂器材官網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樂器有哪些呢?
笳: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吹奏樂器,似笛。出于西北民族地區,漢時傳入中原,通常稱"胡笳" [Hu Jia-a reed instrument]。**初是卷蘆葉為笳,吹以作樂。后在形制上有所變化,將蘆葉制成的哨插入管中,遂成為管制的雙簧樂器,形似篳篥。
笳有著相當的表現力,"剛柔待用,五音迭進"。胡笳即胡人之笳,在漢時流行于塞北和西域游牧民族中,善于表現凄愴、哀怨的情感,富有悠遠的穿透力,很符合那些邊遠游牧民族英勇慓悍的個性及牧馬吹奏的特色。
河南鄧縣南朝墓出土兩塊鼓吹樂畫磚,其中一塊是五人樂隊,**左邊的人吹奏的樂器即是笳。其它四位則是兩人吹角,一人吹排簫,一人吹笛。
在漢魏歷史上流傳有不少運用笳聲作戰的故事。歷史上也有不少有關笳的文章,有名的如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為笳添加了一種感傷而誘人的神韻
箏是一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箏的頭部有緩緩而落的箏腳。在木制箱體的面板上張設箏弦。在每條弦下面安置碼子,碼子可以左右移動,用來調整音高和音質,且可用于轉調。
箏外形扁長方形,主要取材于梧桐木。琴面張弦。
每條弦下設箏柱,可移動以調節音高和轉調。**初為5弦,經過9弦的過渡,戰國末期發展為12弦。唐以后為13弦,明、清以后15、16弦,20世紀60年代逐漸增至18弦、21弦、25弦,并改傳統絲弦為鋼絲弦或尼龍纏弦。以后又試制出有變音裝置的快速轉調箏和以十二平均律(見新法密律)定弦的蝶式箏。
傳統箏以五聲音階定弦,音域為:13弦箏G~c2,16弦箏A~a2,18弦箏A~d3,21弦箏D~d3 ,25弦箏G~e3 。今常用21弦箏。
教育部中小學音樂教室配備標準。
中國撥奏弦鳴樂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于今陜西省。箏外形扁長方形,主要取材于梧桐木。琴面張弦,每條弦下設箏柱,可移動以調節音高和轉調。**初為5 弦,經過9弦的過渡,戰國末期發展為12弦。唐以后為13弦,明、清以后15、16弦,20世紀60年代逐漸增至18弦、 21 弦、25弦,并改傳統絲弦為鋼絲弦或尼龍纏弦。以后又試制出有變音裝置的快速轉調箏和以十二平均律(見新法密律)定弦的蝶式箏。
傳統箏以五聲音階定弦,音域為:13弦箏 G~c2, 16弦箏A~a2,18弦箏A~d3,21弦箏D~d3 ,25弦箏G~e3 。今常用21弦箏。 少年宮民樂器材供應廠家。深圳九年制音樂器材官網
數字音樂教室建設需要哪些器材呢?有了解的嗎?深圳九年制音樂器材官網
非洲鼓Djembe非洲鼓是皮膜類敲擊樂器,形狀模仿非洲人用來磨玉米或谷物石磨,用整塊樹干剜空再蒙上羊皮制成。鼓身約50至60厘米,直徑約30至38厘米,但有一些來自科特迪瓦的非洲鼓直徑會更大。非洲鼓用手拍擊發聲,當拍擊的部位不同時,音色也有分別,可以出高、中及低三種聲音。這種鼓可以用作獨奏,亦可以和其它非洲傳統樂器作合奏。
對話鼓Talking drums 叫對話鼓, 是非洲**古老的樂器之一。Talking drum成典型的沙漏狀,鼓皮有雙面(通常為羊皮)。鼓繩均勻而細密地連接兩端的鼓面。通過調節鼓繩的松緊程度可以調節音高。演奏者通常將鼓夾置于腋下,通過手臂的夾力控制鼓繩的松緊, 進而影響鼓面的松緊程度, 調節鼓的音高。由于音的可調范圍很廣, 如人類的語言一樣, 能傳達多種信息, 因此亦被稱作對話鼓。 深圳九年制音樂器材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