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箏揚琴箏揚琴:把揚琴和箏兩種樂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上部為四排馬揚琴,下部為16弦箏。其音梁位置、面板弧度、條馬的高低都和揚琴相同,只形體較揚琴縱向寬15厘米。它既能演奏揚琴作品,又能演奏箏曲,揚琴演奏者只要掌握箏的基本演奏方法,就可在箏揚琴上打彈結合,同時獲得兩種樂器的音響效果,適于小型民族樂隊和吉劇音樂伴奏使用。
折疊全律活馬大揚琴全律活馬大揚琴:采用鋁合金琴架支撐琴弦張力,杜絕了揚琴面板上鼓的現象,每個條馬下面聯接鐵棍和螺栓,通過旋轉螺母調整條馬高度。音列排列符合傳統演奏習慣,從低音到高音,由右下向左上方橫向進行,用同一手法即可在12個調上進行移調演奏和任意使用各種臨時變化半音。采用雙擋制音器,并可對琴弦進行快速微調。這種揚琴發音靈敏、音量較大,高音甜亮,中音柔和,低音雄厚。 音樂器材哪家好?星河的怎么樣?普教音樂器材模型
揚琴,又稱洋琴、打琴、銅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擊弦樂器。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
揚琴是中國常用的一種擊弦樂器,與鋼琴同宗,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音量宏大, 剛柔并濟;慢奏時,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說唱和戲曲伴奏,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經常充當"鋼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 東莞義務教育音樂器材官網我校音樂器材室主要存放供音樂學科教學、活動等使用的音樂器材。
中國撥奏弦鳴樂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于今陜西省。箏外形扁長方形,主要取材于梧桐木。琴面張弦,每條弦下設箏柱,可移動以調節音高和轉調。**初為5 弦,經過9弦的過渡,戰國末期發展為12弦。唐以后為13弦,明、清以后15、16弦,20世紀60年代逐漸增至18弦、 21 弦、25弦,并改傳統絲弦為鋼絲弦或尼龍纏弦。以后又試制出有變音裝置的快速轉調箏和以十二平均律(見新法密律)定弦的蝶式箏。
傳統箏以五聲音階定弦,音域為:13弦箏 G~c2, 16弦箏A~a2,18弦箏A~d3,21弦箏D~d3 ,25弦箏G~e3 。今常用21弦箏。
大多數打擊樂器有一個確定的音,甚至連鼓的音也是確定的。但一般來說打擊樂器的分類是看一個樂器是否有一個確定的音高。定音鼓、木琴、馬林巴、顫音琴、鈴、管鐘、古鈸和鐘琴都有一定的音高。小鼓、大鼓、沙槌、響板、響棒、牛鈴、吊鈸、沙球、齒輪剮響器、勺、木魚、嗵嗵鼓、蒂姆巴爾鼓、三角、震音器、擦衣板、鞭、南梆子一般沒有確定的音高。但也有些打擊樂器手在錄唱片或演奏特別的作品前確定他們的鼓的音高。鑼有有確定音高的和沒有確定音高的良種,西方的鑼一般沒有確定的音高。吊鈸也有有確定音高的,但很少見。此外打擊樂器還分膜鳴樂器和自鳴樂器。膜鳴樂器上覆蓋著一層膜,打擊膜產生聲音,比如鼓。自鳴樂器自己就可以發聲,比如三角。鈴鼓即是膜鳴樂器也是自鳴樂器。數字化電子琴教室配置方案。
由于三角鋼琴比較占用空間,人們就想把三角鋼琴豎立起來使用。這就出現了早期的立式鋼琴。 所以,三角鋼琴要比立式鋼琴早得多。 立式鋼琴價格便宜,占用空間小,成為愛好者的購買對象。立式鋼琴采用一種琴弦交錯的設計方案,有效地節約了高度與厚度。在此之前的立式鋼琴高度達2.4米。現在的只有1-2米高。
結構組成
由琴弦列、音板、支架、鍵盤系統(包括 黑白琴鍵和擊弦音槌)、踏板機械(包括頂桿和踏板)和外殼共六大部分組成。使用材質
立式鋼琴琴弦列:高、中音琴弦由鋼絲制成;低音琴弦 由鋼絲加上紫銅纏絲制成。音板:木質結構。 木材要求質地柔軟、有彈性、易傳導振動,以白松或 梧桐為比較好。支架:包括鑄鐵支架和木支架兩部分。鍵盤系統:黑白琴鍵主要為木制或象牙、電木制成;音棰常用木制。踏板機械:金屬結構。外殼:漆飾木板結構。 普及制中小學民樂音樂教學展望。惠州職業教育音樂器材行業咨詢
音樂數字化室配置清單。普教音樂器材模型
杖鼓,是中國古代細腰鼓類樂器,東傳高麗后成為朝鮮族的重要擊膜鳴樂器。杖鼓清代后在中原幾乎消失,如今漢族地區***留存的是福建杖鼓。朝鮮杖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等省區,尤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為**。福建杖鼓主要流行于福州及周邊地區,多用于福建民間音樂。 普教音樂器材模型
福建杖鼓,又稱福州鼓、狼帳、狼杖、狼串、狼杖鼓、狼唱。由中國古代的兩杖鼓演變而來,是福建民間傳統打擊樂器。福州語稱“狼帳”(long cuong),是對漢字“兩杖”的讀音。杖鼓于清代在中原地區銷聲匿跡,現今漢族樂器中極為少見細腰沙漏型鼓,在福建留存的狼帳鼓是中華樂器的活化石。多用于閩劇伴奏和福建民間器樂合奏“福州茶亭十番音樂”、泉州籠吹、“漳州南詞”、“中國臺灣十全腔”等福建民間音樂。同時也是福州語十邑地區以及延平、寧德、閩中南、中國臺灣馬祖等地迎神賽會、鑼鼓競斗等民間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樂器,是真正獨具閩越特色的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