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去除法的優點是:(1)去除的酒精量可以隨意控制,可以生產無醇啤酒。(2)糖化發酵工藝無需變化,只須進行發酵后處理。酒精去除法的缺點是:(1)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購置酒精去除設備。(2)需要額外的處理費用和時間。(3)處理過程中啤酒風味物質會被損失。(4)處理不當易造成二次污染。限制發酵法的優點是:(1)無須額外的設備投資。(2)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3)風味損失少。限制發酵法的缺點是:(1)糖化或發酵工藝發生變化且工藝控制要求高。(2)控制不當會影響啤酒口味和穩定性。使用全自動化技術的啤酒廠設備,實現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智能化轉型,提升生產力。浙江精釀啤酒釀造設備
發酵罐結冰,當罐的下部溫度與工藝曲線偏差2℃左右,會使貯酒期罐內溫度達到啤酒的冰點(-1.8~2.3℃),可能導致冷卻帶附近結冰。飲用啤酒后"上頭"現象:原因:一般啤酒中高級醇含量超過120mg/L,異丁醇超過10mg/L,異戊醇含量超過50mg/L時,就會造成飲用啤酒后的"上頭"現象。解決辦法:選用高級醇產生量低的酵母菌種;適當提高酵母添加量,減少酵母的增殖量,酵母細胞數以15×10個/ml為宜;控制12°P麥汁α-氨基氮含量在180±200mg/L左右;控制麥汁中溶解氧含量在8~10mg/L;控制好發酵溫度和罐壓。上海啤酒廠設備生產廠家提供蒸汽的鍋爐是啤酒廠設備的重要部分,供應釀造過程中所需的熱能。
低溫浸出糖化法:麥芽粉碎后用低于60℃的熱水浸泡,由于麥芽中的淀粉在此條件下不會被糊化而分解,也就不會產生可發酵的糖份,浸出液中只含有少量的麥芽中帶來的糖份。將經過這種糖化方法處理的麥汁進行發酵可產生較低含量的酒精。巴氏專利法:此工藝將高濃發酵和低濃發酵法巧妙地結合起來,既克服了低濃發酵法生產的低醇啤酒口味淡薄的缺點,也克服了高濃發酵法酒精含量偏高的缺點。此法生產的低醇啤酒風味較好,生產工藝簡單易控制。用此工藝可以生產酒精含量從0.9%~2.4%的低醇啤酒。
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內的“藍色紀念碑”上,記錄了公元前面3世紀巴比倫的蘇美爾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形。其實,啤酒的發明者是蘇美爾人。公元前6000年前,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蘇美爾人,他們用大麥芽釀制成了原始的啤酒,不過那時的啤酒并沒有豐富的泡沫。大約在公元前面3000年前,波斯一帶的閃米人學會了制作啤酒,而且他們還把制作啤酒的方法刻在板上,獻給農耕女神。公元前2225年,啤酒在古巴比倫人中得到了普及,他們用啤酒來招待客人。那時候古埃及人和古巴比倫人注意到了啤酒的藥用價值,紛紛用啤酒制作藥物。希臘人也非常熱愛喝啤酒,他們從埃及人那里學會了釀制啤酒的方法。漏斗和管道在啤酒廠設備中連接著各個部分,確保釀造流程的高效與順暢。
公元4世紀時,啤酒傳遍了整個北歐。啤酒種類開始變得豐富,其中英國人用蜂蜜和水混合釀制而成的蜂蜜酒是比較有名的一種。英國出現的一種黑啤酒也非常有名,與現代的黑啤酒已經很相似。公元1世紀,愛爾蘭人自行釀制出了一種跟現代的淡色啤酒相仿的啤酒。1516年,巴伐利亞公國大公威廉四世發布《德國啤酒純酒法》規定啤酒只可以啤酒花,麥子,酵母和水做原料,同時是較早的食品法律。19世紀,有了冷凍機,人們開始對啤酒進行低溫后熟的處理,就是這一發明使啤酒冒出了泡沫。1900年,俄羅斯技師初次在中國哈爾濱建立了啤酒作坊,中國人開始喝上了啤酒。1903年,英國人和德國人又在中國建了英德啤酒廠,就是青島啤酒廠的前身。啤酒廠設備的CIP系統自動清洗,節省人力成本。廣西全套啤酒釀造設備
啤酒廠設備的排氣閥釋放多余氣體,避免爆裂風險。浙江精釀啤酒釀造設備
酵母使用代數:有人研究發現,在同樣的條件下,2代酵母的發酵周期較長,但降糖、還原雙乙酰的能力較好;3代酵母在發酵周期、降糖、還原雙乙酰能力等方面較好,酵母活性較強;4代酵母以后,發酵周期逐漸延長,酵母的降糖能力和雙乙酰還原能力也逐漸下降,產品質量將變差。如果麥汁的營養豐富(α-氨基氮含量高,大于180mg/L),回收酵母的活性高,而麥汁營養缺乏時,回收的酵母活性很差,對下一輪發酵和啤酒質量有明顯影響。回收酵母泥時用0.01%的美藍染色測定酵母死亡率,若死亡率超過10%就不能再使用,一般回收酵母死亡率應在5%以下。浙江精釀啤酒釀造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