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Yíchéng]位于宜興市中部,為市政府駐地。東鄰新莊街道,南連丁蜀鎮,西接新街街道,北為屺亭街道、高塍鎮。面積41平方千米,人口15.14萬人(2011年)。轄荊東、岳堤、荊溪、土城、茶東、和平、民主、新華、大同、寶東、陽羨、北虹、陽泉、曲坊、溪隱、東山、城南、碓坊、東虹、寶塔、宜北、城北、唐公、袁橋、巷頭、下漳、徐壩、文峰、長新29個社區和滄浦、城東、山林、南園、談家干5個行政村。辦事處駐教育西路21號。
【沿革】古稱荊溪邑、陽羨城。1946年稱雙溪鎮,1948年改稱義興鎮,1949年改稱宜城鎮,1954年改為宜城區宜城鎮。1958年設立紅旗公社,1959年1月更名為宜城公社,1959年2月恢復宜城鎮。1991年銅峰鄉并入。1997年十里牌鄉并入,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轄梅林、滄浦、溪隱、東山、碓坊、城南、宜城水產、寶塔、東虹、南岳、濱、南華、銅峰、南河、土干、梅東、梅園、潢潼、山門、長圩、下漳、新塘、唐公、諸橋、宜北、花圩、城北、巷頭、邊莊、西干、陸家、石壩、文莊、新杏、和平、呂家、東梅、袁橋、十里牌水產39個行政村和共和街、大同街、新華街、常勝街、生產街、建設街、民主街、和平街、宜城水上、賓、朝陽、太、陽羨、茶東、茶西、荊溪、宜濱、陽泉、荊南、寶東、荊陽、陽東、荊東、寶西、土城25個居委會。2000年紅塔鎮并入。
2003年,全鎮轄荊陽、茶東、荊南、茶西、荊東、和平、岳堤、民主、土城、新華、荊溪、寶東、九濱、陽東、陽羨、北虹、板橋、太鬲、宜濱、西木、大同、曲坊、金三角、中心、陽泉25個社區和滄浦、溪隱、東山、城南、碓坊、東虹、寶塔、長圩、下漳、新塘、塘公、宜北、城北、巷頭、邊莊、文莊、東梅、花圩、袁橋、徐壩、談家干、前杏、后管、桂莊、紅塔、徐家橋、軫村、橋頭、張墅、肖莊、宋瀆、周家浜、上堡、杏里34個行政村(另,岳堤南苑、綠園等社區和謝橋、梅園、南河、銅峰、南岳等村由環科園管理)。11月14日,根據《市政府關于新莊鎮王婆村等四個村民委 員會區域調整的批復》(宜政發[2003]259號),新莊鎮的東郊村委會歸屬宜城鎮管理。
2005年3月17日,《市政府關于同意調整宜城鎮長圩村等12個村民委 員會區域的批復》(宜政發[2005]55號)同意如下調整:一、長圩村委會與新塘村委會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長新村委會。二、宋瀆村委會與周家浜村委會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宋瀆村委會。三、后管村委會與桂莊村委會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后管村委會。四、軫村村委會與談家干村委會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談軫村委會。五、徐家橋村委會與上堡村委會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徐家橋村委會。六、橋頭村委會與張墅村委會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張墅村委會。2005年底,全鎮轄滄浦、溪隱、東山、城南、碓坊、東虹、寶塔、宜北、城北、巷頭、邊莊、長新、下漳、唐公、花圩、東梅、袁橋、杏里、文莊、徐壩、前杏、后管、紅塔、徐家橋、談軫、張墅、肖莊、宋瀆、東郊、南河、銅峰、南岳、梅園、謝橋34個村和荊陽、荊東、荊南、岳堤、荊溪、土城、氿濱、茶東、茶西、和平、民主、新華、大同、寶東、陽東、陽羨、中心、北虹、板橋、太滆、宜濱、陽泉、西木、金三角、曲坊、岳堤南苑、綠園、文昌28個社區(其中,岳堤南苑社區、綠園社區、文昌社區、謝橋村、梅園村、南河村、銅峰村、南岳村實際由環科園管理)。2005年,宜城鎮東靠新莊鎮,南連丁蜀鎮,西鄰新街鎮,北接屺亭鎮、高塍鎮,面積87.13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積1.7萬畝,常住人口18.886萬人。鎮駐地建成區面積25.96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宜城教育西路,在市政府駐地西北2千米處。
2006年3月10日,《市政府關于同意撤銷宜城鎮溪隱村等10個村民委 員會的批復》(宜政發[2006]41號)同意如下調整:一、撤銷溪隱、東山、城南、碓坊、東虹、寶塔、宜北、城北村委會,實行相應的社區管理。二、撤銷唐公、袁橋村委會,分別建立唐公、袁橋社區。同日,《市政府關于同意調整宜城鎮巷頭村等8個村民委 員會區域的批復》(宜政發[2006]42號)同意如下調整:一、巷頭村委會與邊莊、徐壩、后管村委會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巷頭村委會。二、談軫村委會與前杏村委會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談軫村委會。三、張墅村委會與肖莊村委會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肖張墅村委會。
2006年,撤銷宜城鎮,以其原轄區域設立宜城街道,管理38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以蕪申運河為界,宜城鎮轄區內蕪申運河臨城內側區域為管轄范圍;蕪申運河外側區域為宜興經濟開發區管轄范圍,該區域內原屬宜城鎮的社區居委、村(組)、企業委托宜興經濟開發區管理,非成建制的村(組)可以設立新的村委會或并入鄰近村委會。2007年,原大浦鎮管轄的山林、南園2個村委會劃歸宜城街道管理;將宜城街道的花圩、東梅、杏里、文莊、軫村、東郊、邊莊等7個村委會劃歸屺亭街道管理;將宜城街道的紅塔、肖張墅、宋瀆、徐家橋、桂莊等5個村委會劃歸高塍鎮管轄;將宜城街道管理的綠園、文昌等2個居委會和南河、銅峰、南岳、梅園、謝橋等5個村委會與原新街鎮合并設立新街街道。
【郵編】214200【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282001:~001 111茶東社區 ~002 111荊東社區 ~003 111和平社區 ~004 111岳堤社區 ~005 111民主社區 ~006 111土城社區 ~007 111新華社區 ~008 111荊溪社區 ~009 111寶東社區 ~010 111陽羨社區 ~011 111北虹社區 ~012 111大同社區 ~013 111曲坊社區 ~014 111陽泉社區 ~015 111溪隱社區 ~016 111東山社區 ~017 111城南社區 ~018 111碓坊社區 ~019 111東虹社區 ~020 111寶塔社區 ~021 111宜北社區 ~022 111城北社區 ~023 111唐公社區 ~024 111袁橋社區 ~025 111下漳社區 ~026 112巷頭社區 ~027 112徐壩社區 ~028 111文峰社區 ~029 112長新社區 ~200 112滄浦村 ~201 112城東村 ~203 112談家干村 ~204 112山林村 ~205 112南園村
原【紅塔鎮】1949年為紅塔鄉,1959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9年撤鄉設鎮。1996年,面積37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徐壩、田舍、前杏、談家干、坳橋、塘橋、后管、凌家、臨莊、桂莊、紅塔、西木、徐家橋、軫村、橋頭、陳家、北謝、張墅、肖莊、城塘、宋瀆、云愛、蘆蕩、周家浜、場上、黃干、上堡、紅塔水產28個行政村。2000年撤鎮并入宜城鎮。2007年,將宜城街道的紅塔、肖張墅、宋瀆、徐家橋、桂莊等5個行政村劃歸高塍鎮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