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Qǐtíng]位于宜興市東北部。面積64.3平方千米,人口4.79萬人(2011年)。東鄰芳橋鎮(zhèn),南靠宜城街道、新莊街道,西連高塍鎮(zhèn),北接和橋鎮(zhèn)。轄三亭、廣匯、奔馬、三陽、五星5個社區(qū)和前亭、寺前、勝天、屺亭、邵談、后亭、文莊、邊莊、軫村、虞山、大塍、學(xué)圩12個行政村。辦事處駐駿馬路10號。
【沿革】屺亭(也稱計亭)為古驛道亭名,因位于屺山西得名。1911—1949年為屺亭鎮(zhèn)(后改為鄉(xiāng)),1959年成立屺亭公社,1983年10月改鄉(xiāng),1996年撤鄉(xiāng)設(shè)鎮(zhèn)。1996年,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前亭、蔣墅、寺前、寺東、港里、稍瀆、勝天、花園、邵墅、六莊、鵝麓、蒲宕、邵家、談家、良莊、屺亭、后亭、洪塘、王廈、漫瀆、遐裕、姚家、靜堂23個行政村。
?年,屺亭鎮(zhèn)位于宜興市東北部。東鄰芳橋鎮(zhèn),南靠宜城鎮(zhèn)、新莊鎮(zhèn),西連高塍鎮(zhèn),北接和橋鎮(zhèn)。面積2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萬人。鎮(zhèn)政府駐駿馬路,在市政府駐地東北9千米處。鎮(zhèn)駐地建成區(qū)面積2平方千米。
2005年3月29日,《市政府關(guān)于同意調(diào)整屺亭鎮(zhèn)前亭村等6個村民委 員會區(qū)域的批復(fù)》(宜政發(fā)[2005]73號)同意如下調(diào)整:一、前亭村委會與漫瀆村委會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前亭村委會。二、前紅村委會與靜堂村委會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前紅村委會。三、屺亭村委會與鵝麓村委會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屺亭村委會。全鎮(zhèn)轄前亭、寺前、寺東、勝天、屺亭、邵墅、邵談、后亭、前紅9個村和三亭社區(qū)。2006年3月15日,《市政府關(guān)于同意調(diào)整屺亭鎮(zhèn)屺亭村等4個村民委 員會區(qū)域的批復(fù)》(宜政發(fā)[2006]54號)同意如下調(diào)整:一、屺亭村委會與邵墅村委會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屺亭村委會。二、后亭村委會與前紅村委會合并,合并后的名稱為后亭村委會。
2006年,撤銷屺亭鎮(zhèn),以其原轄區(qū)域設(shè)立屺亭街道,管理1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2007年,將宜城街道的花圩、東梅、杏里、文莊、軫村、東郊、邊莊等7個村委會劃歸屺亭街道管理。2009年,將芳橋鎮(zhèn)虞山村劃歸屺亭街道管理。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后,屺亭街道行政區(qū)域面積62.7平方千米,人口5.68萬人,轄3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
【郵編】214213【2011年代碼及城鄉(xiāng)分類】320282002:~002 112廣匯社區(qū) ~003 112奔馬社區(qū) ~004 112東郊社區(qū) ~005 122三陽社區(qū) ~006 220五星社區(qū) ~200 220寺前村 ~202 220勝天村 ~203 220屺亭村 ~204 112邵談村 ~205 111前亭村 ~206 220后亭村 ~207 112軫村村 ~208 112邊莊村 ~209 112文莊村 ~214 220大塍村 ~215 220學(xué)圩村 ~216 220虞山村